•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 金旺智能
  •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 作物123
  • 报告订阅咨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

中晚稻二化螟又要爆发?叶子啃成筛子,抓住 “黄金 3 天”省钱又高效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网 日期:2025-09-19

在水稻种植的全过程中,二化螟的防治始终是农户绕不开的难题。尤其是中晚稻生长阶段,二化螟发生代数多、抗性逐年上升、危害程度深,给粮食安全生产带来极大挑战。本期“科学安全用药空中大讲堂”邀请到科迪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南方水稻作物技术方案经理 刘伟为大家分享科学系统的绿色防控技术,成为应对这一难题的关键。


(扫码收看完正直播课程)




一、中晚稻二化螟发生态势与防控核心原则


发生特点:基数大、代数杂、三代成关键


近年来,二化螟越冬基数持续偏高,全国多地一代越冬虫量较往年上升50%甚至200倍。受气候影响,一代孵化率虽因降雨等因素有所降低,但二代积累的虫源为三代爆发埋下隐患。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预测,江南西部、西南、长江中下游及东部的湖南、江西、浙江等中晚稻主产区,三代二化螟将偏重发生。


从代数来看,华南地区二化螟一年可发生四代,浙江南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等区域可达四代,往北至浙江北部、江西北部等地多为三代,更北区域则为两代半。其中,三代二化螟横跨苗床与本田两个场景,虫态复杂(卵、幼虫、成虫并存),若防控不力,四代将在晚稻破口期集中危害,直接影响产量。


防控原则:压前控后,分类施策


“压前控后”是防控二化螟的核心策略,即重点控制前一代虫源,减轻后代防治压力。具体实施需结合种植时间与发生代数精准发力:


1.按作物类型聚焦重点代:早稻重点防一代,中稻重点防二代,晚稻重点防三代。前一代防控到位,后续世代的虫量可显著减少,防治难度大幅降低。

2.依种植时间调整用药节点:当地植保情报基于80%田块情况制定,早播田块需比情报时间提前5-7天用药,正常播种田块按情报时间施药,晚播田块可参照情报灵活处理。

3.连续用药巩固防效:二代二化螟孵化期长(可持续二三十天),需连续2-3次用药,间隔10天以内;三代则需“苗床+本田”接力防控,确保覆盖全周期。

二、精准用药:把握窗口,选对药剂


紧盯防治窗口期


二化螟幼虫从孵化到钻入稻株仅需3-7天,这一时间段是防治的“黄金窗口”。中晚稻田间虫态混乱,需通过田间观察判断:当发现大量浅黄色变色叶鞘,且扒开后可见小黑头幼虫时,即为最佳施药时机。此时药剂能直接接触幼虫,防效可达最大化。


科学选择与使用药剂


药剂选择需兼顾防效、抗性与安全性,同时考虑兼防其他害虫(如稻纵卷叶螟、大螟等):


1.避免高抗性药剂:阿维菌素虽应用广泛,但目前抗性已较高,纯品防效不足,需注意与其他药剂搭配使用;绿僵菌等部分生物药剂因长期使用,防效也有所下降,部分区域防效仅30%-50%。

2.优先高效低抗药剂:喹硫磷对二化螟活性较高,对水稻安全性较好,适合作为替代选择;部分生物源药剂(如源于放线菌发酵的成分)抗性低、防效稳定,对天敌安全,且兼具杀卵和杀虫作用,防效可达90%以上,是绿色防控的理想之选。

3.注意混配增效: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混配(如神经作用机理与蜕皮干扰机理药剂搭配)可提升防效、延长持效期,同时延缓抗性产生。

三、三代二化螟防控:苗床+本田协同作战


三代二化螟一半发生在苗床,一半在本田,采取“苗床防控+本田补防”模式可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苗床防控:源头减虫:苗床期用药成本低、效率高,移栽前3天内施药,用量可适当提高(如每亩苗床用药量为本田的10倍)。因移栽比可达1:80-1:100,相当于一次用药可保护80-100亩本田,持效期达17-20天,能有效杀灭卵、低龄幼虫,减少带入本田的虫源。

2.本田补防:巩固防线:移栽后10-20天,结合除草进行“虫草同防”,选用与除草剂兼容的杀虫剂,一次施药兼顾杀虫与除草,减少用工成本。若苗床防控到位,本田再补防1次,即可有效控制三代二化螟危害。


四、综合防控:多措施构建生态屏障


绿色防控需跳出“仅靠药剂”的思维,结合物理、生物等措施,形成立体防控体系:


1.性诱与迷向技术:性诱剂通过诱杀雄蛾,减少交配机会;迷向剂则干扰雌雄蛾通讯,降低产卵量。两者均可有效压低虫源基数,且对环境友好。


2.保护利用天敌:田埂种植显花植物(如三叶草、紫云英),为赤眼蜂、茧蜂等天敌提供蜜源和栖息场所;减少菊酯类、有机磷类等广谱杀虫剂使用,避免误杀天敌,利用自然天敌种群抑制二化螟繁殖。

3.种植诱杀植物:香根草对二化螟具有强引诱性,雌蛾会优先在其上产卵,但幼虫取食香根草后因营养不良无法存活,可显著减少对水稻的危害,适合在田边规模化种植。

五、防控成效与收益保障


二化螟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通过科学的绿色防控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危害,保障水稻的丰收。在中晚稻种植期间,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二化螟的防治工作,积极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为我国的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在二化螟防治方面有任何疑问或经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让我们共同为水稻的丰收努力!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科学安全用药空中大讲堂” 科迪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南方水稻作物技术方案经理 刘伟

中国农药工业网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通广大厦7层

电话:010-8488523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