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网 日期:2025-08-28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红火蚁的综合防治技术。红火蚁作为一种入侵性极强的有害生物,已经在国内多个省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本期“科学安全用药空中大讲堂”特别邀请到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卫生分中心总监 边雪老师分享宝贵的经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扫码收看完整直播课程)
红火蚁最早于2004年底在国内被发现,并于2005年被正式定义为有害入侵生物。在过去20年里,红火蚁的入侵速度非常快,截至2024年7月30日,已入侵12个省份、440多个县市。其入侵速度之快,得益于其食性广泛、繁殖迅速且性情凶猛,本地缺乏天敌制衡。
红火蚁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会破坏农作物、咬伤牲畜、损坏电力设施,更会攻击人类。被红火蚁叮咬后,约10%-15%的人会产生过敏反应,严重者甚至可能休克死亡。每年国内多个省份都会发生此类事件,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红火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防治费用也相当可观。
二、红火蚁的特征与识别方法
红火蚁的名字来源于其叮咬后产生的火灼伤痛感,并非因为其颜色呈明显红色。实际上,红火蚁的颜色可能偏褐色。与白蚁不同,红火蚁的蚁后与工蚁在外观上差别不大,且大多数省份发现的红火蚁蚁巢多为多蚁后型。
红火蚁蚁巢与普通蚁巢有明显区别,成熟蚁巢会形成高耸的蚁丘,初期蚁巢则较为松软,有小孔洞。从初期蚁巢发展到成熟蚁巢,可能需要4-9个月时间。在广东、云南等地区,野外隐藏的红火蚁蚁巢较多,人们在田间地头或公园中容易误踩蚁巢而被叮咬。
1.蚁巢判断:通过观察蚁巢的形态和结构来判断是否为红火蚁蚁巢。成熟的红火蚁蚁巢内部结构复杂,蚁道可长达7米以上。
2.诱捕判断:若怀疑某个土堆是红火蚁蚁巢,可选择木棍从蚁巢上方插入,60秒内若有三只以上工蚁爬出攻击,则可判定为红火蚁蚁巢。红火蚁依靠感知震动来发现威胁,因此一旦受到惊扰,它们会迅速发起攻击。
红火蚁的传播主要有三种方式:
1.自然传播:通过婚飞扩散。春季是红火蚁婚飞的关键时期,此时它们会通过飞行在周围地区快速扩散。因此,春季是防治红火蚁的关键时期,需要在婚飞前采取措施控制其扩散。
2.水流传播:红火蚁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它们会将卵和蚁后等聚集在一起,形成类似木筏的结构,沿着水流漂浮,从而扩散到更远的地方。这也是红火蚁能够从南美洲传播到国内的重要原因之一。
3.被动传播:随着现代运输业的发展,红火蚁可以通过快递、花卉、苗木等途径被带到其他地区。即使在东北等寒冷地区,也发现了红火蚁的存在,虽然尚未形成大规模侵扰,但其传播范围之广令人担忧。
红火蚁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从卵到成虫大约需要8-10周。红火蚁是社会型昆虫,一个成熟的蚁巢中可能有8万只左右的个体。蚁巢中有蚁后、工蚁、雄蚁等不同角色,蚁后负责产卵,工蚁则负责建造蚁巢、寻找食物等工作。红火蚁的繁殖速度极快,一个蚁后在24小时内可以产下大量卵,这些卵在适宜的条件下会迅速孵化,从而导致蚁巢规模不断扩大。
踏查法是通过地毯式搜索监测点,寻找活蚁巢。当发现疑似红火蚁蚁巢时,用木棍或铁棍插入蚁巢,若60秒内有三只以上工蚁爬出攻击,则可判定为红火蚁蚁巢。在监测过程中,需要记录蚁巢的经纬度、地点等信息,并根据一定范围内的蚁巢数量来判定侵害程度。
诱饵法是在每个监测点放置10个以上的监测器,间距10米左右,使用火腿肠作为诱饵。火腿肠中淀粉含量较少,红火蚁对其喜爱有加。在实际防治项目中,甲方部门也会通过诱饵法来验证防治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标准。监测器放置30分钟后,记录红火蚁的出现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记录。
物理防治方法相对简单,使用60度以上的热水灌入蚁巢,单次防效可达70%以上。然而,由于土壤对水流的阻力以及红火蚁的警觉性,很难达到100%的防治效果。红火蚁在受到惊扰后会迅速迁巢,因此物理防治需要反复进行。一般建议在清晨进行热水灌巢,因为此时红火蚁多在蚁巢表面附近活动,热水的效果会更好。
化学防治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红火蚁防治方法。截至2023年年底,国内登记的红火蚁防治农药有66种,其中以饵剂为主,占78%以上。常用的饵剂有茚虫威、高效氯氰菊酯等。茚虫威因其见效快且对环境友好、毒性低而被广泛应用。在使用饵剂时,要选择适口性好、含量较低的产品,以便红火蚁将其搬回蚁巢,通过内部传递达到灭巢的效果。
灌巢法是将药液直接灌入蚁巢,通过触杀作用达到快速杀灭红火蚁的效果。常用的药剂包括高效氯氰菊酯等。在灌巢时,需要在蚁巢四周挖浅沟,按照药剂稀释要求进行稀释后,先在四周灌药,形成封闭的药液圈,再从蚁巢顶部灌入药液,重复三次以确保药液充分渗透。
灌巢法创新:烟剂的使用
近年来,一种创新的防治方法——烟剂的使用,取得了显著效果。这种方法利用锂电池作为动力源,通过特殊的设备将药剂以烟雾形式灌入蚁巢。烟雾能够沿着蚁巢的孔洞弥漫,快速渗透到蚁巢内部,达到高效杀灭红火蚁的效果。
①设备特点:这种设备无噪音,使用方便,特别适合在野外环境操作。与传统的液体药剂相比,烟剂不需要大量的水,更适合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使用。
②操作方法:在蚁巢周围设置好设备后,启动设备,将烟雾灌入蚁巢。烟雾会在蚁巢内部弥漫,迅速覆盖整个蚁巢,使红火蚁无法逃避。
③效果评估:使用烟剂后,红火蚁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挣扎和死亡的现象。经过多次实验验证,这种方法的防治效果显著,能够快速降低蚁巢内的红火蚁数量。
目前,生物防治方法仍在研究阶段,包括利用金斑虎甲、寄生虫等天敌来控制红火蚁的种群数量。然而,这些方法的效率较低,尚未达到大规模应用的水平。未来,生物防治有望成为红火蚁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1.个人防护:在进行红火蚁防治时,要注意个人防护,穿着长袖衣物、长裤和水胶类鞋子,避免被红火蚁叮咬。同时,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2.环境保护:在施药过程中,要注意对周围生态环境、水源和鱼类的影响,避免药剂对环境造成污染。
3.资料保存:调查验收的相关资料应保存两年以上,以便后续查阅和评估防治效果。
4.应急处理:如果不慎被红火蚁叮咬,应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并涂抹含类固醇的药物,避免抓挠伤口。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呕吐、头晕等,应立即就医。
红火蚁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努力。通过科学的勘察方法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可以逐步控制红火蚁的扩散,减少其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为防治红火蚁贡献一份力量!
如果你对红火蚁防治还有其他疑问,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欢迎随时联系我们。我们也将继续关注红火蚁防治领域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