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网 日期:2025-08-28
- 陇东旱作区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控及高产管理技术 -
在陇东旱作区,玉米种植过程中面临着多种病虫害的挑战,同时科学的管理技术对提高产量至关重要。本期“科学安全用药空中大讲堂”特别邀请到甘肃阿米农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韩龙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扫码收看完整直播课程)
(一)病害
1.青枯病
症状:叶片自下而上迅速枯死,茎基部软化、维管束腐烂,果穗下垂,易倒伏。发病迅速,从发病到全株枯死仅需2-8天,严重时减产可达80%以上。
防控措施:目前尚无特效药剂,关键在于选用抗病品种,以预防为主。
2.穗腐病
症状:主要表现为果穗腐烂,导致玉米品质下降,霉变籽粒无法用于食品或饲料加工,商品价值大幅降低,还可能因毒素污染威胁食品安全。
防控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在抽穗期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或井冈霉素等药剂,重点保护果穗;种植过程中使用复合肥,根据玉米需肥规律,按氮、磷、钾比例约1:0.5:0.8进行配方施肥,提高玉米的抗菌性。
3.大斑病
症状:叶片出现长梭形或纺锤形大斑,由下向上蔓延,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最适发病温度为20-25°C,相对湿度90%以上。轻度发病减产15%-20%,中度30%-47%,重度可达50%以上。
防控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在发病初期(病叶率5%时),喷施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药剂,且要注重前期预防。
(二)虫害
1.双斑长跗萤叶甲
症状:成虫自上而下啃食玉米叶片,仅留下表皮或网状叶脉,影响光合作用;还喜食花丝、花药及雌穗,影响授粉。
特点:具有群聚性与趋嫩性,常聚集在单株玉米上,优先危害嫩叶和雌穗;迁飞性强,成虫能飞善跳,受惊扰后迅速扩散,防治难度大。
防控措施:喷药时间选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宜在早晨9点前或下午5点后施药,此时成虫活动力弱;可选用菊酯类农药(如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高氯・甲维盐等高效药剂;由于该虫迁飞性强,需采取大面积联防,避免局部防治后虫害再次扩散。
2.蚜虫
症状及特点:主要聚集在玉米的心叶、雄穗、雌穗及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发黄、生长受阻,严重时形成“黑穗”或“黑株”,影响光合作用和授粉。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和红叶病毒,加剧产量损失。
防控措施: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剂6000倍液等。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采取措施。
3.红蜘蛛
症状:主要聚集在玉米叶片背面刺吸汁液,严重时整片叶片干枯死亡,导致玉米光合作用受阻,籽粒秕瘦、干瘪,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特点:高温干旱易爆发,7-8月高温少雨时繁殖迅速,干旱年份危害更严重;由下向上蔓延,通常先危害下部叶片,再逐渐向上扩展,严重时整株玉米叶片枯黄;传播速度快,可通过风、农事操作等扩散。
防控措施:农业防治方面,清除田间杂草、深翻土壤、轮作,养殖户需注意避免使用带有红蜘蛛虫卵的有机肥;化学防治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螺螨酯等药剂。需结合多种措施,早发现、早防治。
1.保障出苗率
提高播种质量,检查机械,预防卡籽,可加入种子润滑剂确保播种顺畅。
抢墒播种,在春耕后,耕地、耙地和铺膜在同一天完成,减少中间晾晒时间。
采用合理的播种措施,根据当年气候条件选择播种位置。在缺水缺墒时,种在附图侧面;墒情好时,种在垄的上部,避免播种到土壤上层导致板结影响出苗。
2.合理的种植模式
春耕更适合当前陇东区域气候特点,可确保出苗率,尤其对种粮大户而言,能降低风险。
品种选择要注重抗病性,了解往年播种经验或咨询农资经销商,查看包装袋上的风险提示。播种密度方面,旱作区选择中熟品种,控制播种密度在4500株/亩,保苗密度在4000株/亩;水地可选择密植型品种。
建议采用白地膜,其能使玉米生长更快,后期放苗人工更少,虽防潮效果不如黑地膜,但综合成本更低。
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使用1米2的膜时,播种在垄沟两侧,形成80与40的宽窄行,利于病害防治和后期农事操作。
3.大喇叭口期关键措施
玉米的7叶期到10叶期的某个时间是穗分化期,决定穗行数、穗粗和穗长,此阶段水肥管理至关重要。旱作区在此时段喷施叶面肥,可有效提高穗粗和穗长。
辨别叶片数可采用“五光六毛”法,1到5片叶光滑无绒毛,从第6片叶开始有绒毛。当60%以上玉米进入7叶期时,喷施叶面肥,同时可结合红蜘蛛等虫害的预防,添加药剂一次性防治。
4.科学用药
精准施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适时、适量、精准施用高效低毒农药,减少浪费,提升防治效果。
轮换用药,避免抗药性产生,延长农药使用寿命,确保长期防控效果。
配合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等农艺措施,综合提升作物抗性和产量。
掌握以上病虫害防控措施和高产管理技术,有助于陇东旱作区玉米种植户提高产量和品质,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