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平说种衣剂 日期:2024-01-29
种衣剂的使用和推广相比杀虫杀菌来说技术性相对要强。
种子的萌发过程就如一个婴儿的诞生是比较脆弱需要精心呵护的。加上春播作物,在春季是极容易遇到倒春寒等特殊气候条件,加大了对种子的逆境胁迫,如果我们对化合物特性、使用技术等没有详细的了解后就极容易出现药害,种衣剂药害一旦造成不出苗或者缺苗较严重的情况损失是巨大的,尤其在北方即便重新播种可能已经错过适播期,后续带来的问题和损失难以估计。
种衣剂虽然在我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一个新的农药品类,对很多厂家、经销商和零售店来说是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所以在2013年左右呈现爆发式的野蛮增长,很多企业竞相跟风,种衣剂产品纷纷上马。种衣剂是一个相对技术性比较强的农药类别,但很多企业在种衣剂方面缺乏深入的技术研究和探索,盲目上马,无疑是在给自己埋雷。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10年开始到2016年是中国种衣剂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
在很多企业纷纷推出种衣剂之后,随之而来的种衣剂药害此起彼伏,由于农户甚至部分零售店和经销商对种衣剂缺乏正确的认识,将部分由于使用或生产技术问题引起的药害归为化合物的问题,时至今日对部分化合物的误解仍然根深蒂固。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化合物,希望对其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吡虫啉
事件经过:2010年左右某外企在河南山东等地的花生上推广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取得成功,随后国内企业纷纷效仿推出吡虫啉花生拌种,除了花生,小麦也紧随其后。但在13年前后河南、山东等地用吡虫啉拌种的花生在遇到倒春寒后出现大面的烂种不出苗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国内企业发生,外企也同样遇到。
花生烂种
经过此事后,部分区域把烂种的原因归结为吡虫啉,形成吡虫啉不能拌花生种的错误认知。也因为这个原因,给毒死蜱在花生拌种上带来机遇。
吡虫啉引起烂种的真实原因:
13年前后种衣剂在河南、山东等黄淮海区域的推广面积不断增加,很多生产企业在这个时候也刚进入种衣剂这个领域,对使用技术和化合物没有特别深入的认识和研究。通过后期的研究了解到当时引起春花生烂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吡虫啉原药里面含有的杂质对春花生芽率有影响,但这个缺陷只有在选择吡虫啉原药是选98%含量以上即可解决。
第二、当时拌种主要还是以防治花生的地下害虫为主,配方加杀菌剂的很少。播种后烂种在部分文献资料中又叫种腐病,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腐霉菌等病原菌侵染种子造成发霉烂种。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腐霉菌等病原菌表现活跃但种子的逆境耐受力却在降低,在这种条件下就极易烂种。倒春寒常常伴随的就是低温阴雨,所以春花生在遇到倒春寒就很容易造成烂种。
对于低温烂种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复配杀菌剂,针对腐霉菌等低等真菌的杀菌剂是首选。所以在东北防玉米“粉籽”(烂种)精甲霜灵·咯菌腈或甲霜灵·种菌唑之类产品是玉米包衣的必备。相比黄淮海东北的倒春寒温度更低。(玉米粉籽和春花生烂种原理是一样的)
吡虫啉的优势:
目前用于并且适合种衣剂杀虫的化合物并不多,主要还是烟碱类的为主。吡虫啉在很短的时间内由于药害原因,加上吡虫啉用量多、含量高、配方中色浆加量有限拌种后种子颜色淡等原因很快被不用兑水的毒死蜱替代。相比毒死蜱烟碱类的化合物都有刺激作物根系生长、壮苗的功能,另外还有吡虫啉拌种后的的持效期较长。
土壤环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对吡虫啉有中度吸附。除光照外,水/沉积物中微生物的作用是吡虫啉降解的重要因素。在黑暗中,pH 5~7,它会非常缓慢地分解,当pH 9,半衰期约为1年。在有氧条件下的土壤中,吡虫啉具有持久性,半衰期为1~3年。在土壤表面,半衰期为39 d。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看出吡虫啉在土壤当中的持效期是非常长的,是非常适合做种衣剂的一个化合物。事实也有佐证,比如某外企某巧产品曾经在云南推广拌种后防治玉米穗蚜反馈防效非常好。在花生拌种上毒死蜱抗性不断增强,逐步推出市场;噻虫嗪持效期短;噻虫胺严重发生时效果一般的情况下,重新审视吡虫啉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吡虫啉在使用时必须用量足够才会有好的效果。
玉米穗蚜
戊唑醇:
事件经过:种衣剂由于添加成膜剂的原因,拌种(包衣)后都会影响种子在土壤中的吸水性,所以拌种后的种子相比不拌种都会有推迟出苗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戊唑醇上面表现更为突出。这种晚出苗在没有给种植户详解原因时,部分人是有所抵触的。加之戊唑醇在用量浓度较高时,遇到低温是很容易产生药害的。而很多时候农户习惯性加大用量,并且戊唑醇在小麦上用量的上限是多少也很少有厂家做深入的研究,很多厂家在推广戊唑醇时也是盲目的。
戊唑醇玉米低温药害
真正引起戊唑醇不安全的普遍误解是2016年在朋友圈疯狂传播的河南某企业关于召回种衣剂的公告,以及《小麦种衣剂重要药害风险公告》等。召回产品的有效成分就是11%戊唑醇·吡虫啉。此后对戊唑醇拌种不安全的认知普遍加深。
戊唑醇的优势:
戊唑醇在三唑类化合物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产品,其活性高、用量低特别适合种子处理,对镰刀菌、黑粉菌等防效显著。戊唑醇目前在玉米上面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对丝黑穗病的防治防效突出,基本上可以很好的控制住丝黑穗病(戊唑醇玉米上使用时间较长,抗性在逐渐增强)。6%戊唑醇种衣剂玉米正常在100-125克/100公斤种子用量都表现非常安全。也有部分技术人员用到150克/100公斤种子做试验时也表现安全,但并没有大面积的推广,尤其在春播玉米上。
相比小麦戊唑醇在玉米上应用成功的主要原因:
第一、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效显著,用量低,防效高,极具性价比。
玉米丝黑穗病
第二、玉米种子包衣主要是种子公司操作,种业在种子包衣操作上相比农户来讲更加的规范,一般都会按照厂家提供的方案进行包衣。
第三、戊唑醇在玉米不同品种间是会有差异,个别品种可能使用戊唑醇后会降低芽率,但绝大部分种业在种子批量化加工前,都会做一些种衣剂的安全性试验(对戊唑醇敏感的玉米品种很少)。但小麦在使用前基本很难筛选出戊唑醇敏感的品种。
噻呋酰胺:
噻呋酰胺由于对花生白绢病防效显著,近几年登记拌种防治花生白绢病的证件也越来越多。种衣剂推广这么多年,关于春花生低温烂种的原因其实已经明了。即便这样山东某企业推出一款含噻呋酰胺的花生种衣剂,单纯看如果没有特别添加抗低温防烂种的第三成分在春花生上推广是风险很高的,河南等地还可以碰碰运气,但在东三省出问题的几率几乎是正常发生。其实稍微懂点种衣剂技术的都知道怎么避免这个风险。
时至今日辽宁的部分经销商还认为噻呋酰胺花生拌种容易烂种,不知道这种认知什么时候才能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