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 金旺智能
  •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 作物123
  • 报告订阅咨询

认识生态规律 减少病虫灾害

责任编辑: 来源: 日期:2009-03-12

尊重自然规律是科学发展观

    诚然,农业要按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然而各种农业措施只有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奏效。人类可以通过大面积种植经过人工驯化的农作物而改变农业生态系结构,但不能改变生物学和生态学规律。当我们还没有认清一些自然规律就盲目地进行大规模改造时,往往导致意想不到的灾难。如人类发明并广泛使用DDT,以消灭卫生昆虫和农业害虫,其发明者米勒还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30余年后人类才逐渐认识到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下决心禁止使用,然而完全消除它的不良影响还需要很长时间。

防灾减灾,要从人类自身做起

    因为认识的局限性,人类犯错误是难免的,但如果在已经认识到一些自然规律的情况下,仍然做出违背规律的决策和行动,就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了;而且这些行为往往成为病虫害流行的重要原因。如在不适宜的时间、地点种植某种作物,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忽视有机肥料,大面积种植单一抗病品种,在商贸、科技交流中忽视检疫工作等等。当然,现代农业中的集约化、化学化有利于增产、高效和便于管理,然而需要有其他方面的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和科学管理,才能弥补生态系统的缺失并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如果你不具备补救生态平衡所必须的物质、资金和技术或忽视这一点,就可能“按下葫芦起了瓢”,事与愿违。如为选育抵抗燕麦锈病的品种而招致维多利亚叶疫病的流行。在论证一个新规划、推广一项新技术时都要坚持两点论。既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负面的影响,还要估计是否有能力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否则就可能出现失误。

    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经济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在实施同一项先进技术时的配套措施或补救措施是否跟得上去也关乎成败。真正认识到这些,预防病虫害并不困难。

平衡和谐就是适度

    在一个地区,开始少量种植一个抗病品种,防病效果非常好,但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也“养育”了相应的、能够克服其抗病性的病菌或小种,原有的抗病性就会丧失,病害再度流行。诸如小麦品种丧失抗锈病能力、水稻品种丧失抗稻瘟病能力都仅在35年之间,而培育这些品种少说也需要78年。连续大面积使用单一药剂也同样会使病菌或害虫迅速产生抗药性。因此,对于优良品种或药剂以及一个农业区都有一个利用和保护的问题。再联系到历史上曾经有过因烟草黑胫病危害不得不放弃老烟区,因枯萎病而放弃一些棉区的教训,在建设生产基地、调整种植结构和发展上规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适度。不能无限制地扩大单一作物或单一模式,如果一定要那样做,就要先安排好检疫、品种配套和包括防治病虫害在内的技术服务工作。

 

中国农药工业网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通广大厦7层

电话:010-8488523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