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行业信息 >> 行业观察

市场份额下降,戊唑醇发展前景如何?
责任编辑:李晓丹 来源:磊子侃农药 日期:2021-03-01

戊唑醇是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86年开发的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的三唑类杀菌剂。它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是一种麦角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主要用于小麦、蔬菜、香蕉、苹果等农作物上的种子处理和叶面喷雾,杀菌谱广,活性高,且持效期长,对很多作物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比较安全。

戊唑醇,英文名:Tebuconazole,化学名称: 1-( 4-氯苯基)-3-( 1H-1,2,4-三唑-1-基甲基)-4,4-二甲基戊-3-醇,别名:立克秀Corail,Ethyltrianol,Folicur。分子式: C16H22ClN3O;分子量: 307.82。
图片
戊唑醇与传统的三唑类杀菌剂相比,还存在其他作用位点,故戊唑醇的杀菌谱更宽。自1988年上市后,很快超越了其他三唑类杀菌剂(如三唑酮、粉唑醇、叶菌唑、三唑醇、腈菌唑、丙环唑、四氟醚唑、苯醚甲环唑等)品种的销售额,2003年以前一直位居杀菌剂市场的首位;2003年全球销售额3.60亿美元,2005年增长至顶峰达5.05亿美元,而后随着以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进入市场,戊唑醇所占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全球主流杀菌剂之一。


作用机理
甾醇类化合物是植物保持活性及生长过程不可缺少的化合物。在真菌和细菌中,主要是合成麦角甾醇,它是构成植物细胞膜的必须成分,很大程度的影响了细胞膜的渗透性。

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类麦角甾醇抑制剂,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麦角甾醇中间体的氧化脱甲基反应,特别是对2,4-亚甲基-二氢羊毛甾醇结构中14位碳原子上脱甲基反应的抑制。生化机制研究表明戊唑醇与传统的三唑类杀菌剂相比,还存在其他作用位点,但同样存在于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过程中。
戊唑醇被植物吸收后,在组织中向顶转移。从作用方式来看,它对病菌的表现为抑菌作用,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对植物则主要表现为治疗作用。戊唑醇还能够促进作物生长、根系发达、叶色浓绿、植株健壮,使有效分蘖增加,提高产量,具有植物生长调节作用。


主要作物
戊唑醇可作为叶面喷雾剂和种子处理剂来使用,其杀菌谱广、活性高、持效期长、对许多作物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安全。主要用来防治小麦、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一般对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引起的病害均能有效防治。

在大田作物方面,戊唑醇常用于小麦白粉病,赤霉病,黑穗病以及花生的叶斑病,水稻纹枯病等预防。

在果树方面,戊唑醇常用于防治炭疽病,斑点落叶病,黑星病等的预防和治疗。在果树使用时,也常用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等复配的产品。

戊唑醇用作种衣剂,常用于预防小麦散黑穗病,玉米及高粱的丝黑穗病等。


注意事项
1、在病害发生初期使用,每隔10~15天施药一次。使用43%戊唑醇悬浮剂时应避开作物的花期及幼果期等敏感期,以免造成药害。

2、应严格控制其使用剂量,高剂量下对植物有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在果实膨大期谨慎使用。

3、蔬菜上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2次。


国内登记情况
国内共有戊唑醇原药登记49个。

制剂单品登记有321个,主要剂型有430g/L悬浮剂,80%可湿性粉剂以及6%悬浮种衣剂。

戊唑醇具有广泛的复配活性,戊唑醇在我国共登记了402个相关复配的产品, 主流是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如肟菌酯,嘧菌酯及吡唑醚菌酯等。另外与多菌灵,丙森锌,咪鲜胺,富美双也是主流复配。


合成情况
目前戊唑醇是采用对氯苯甲醛、频哪酮为原料经缩合、氢化、环氧化,最后与1,2,4-三唑开环四步反应合成。
图片


总结
戊唑醇作为三唑类内吸杀菌剂的最重要品种之一,目前在全球多种作物(主要市场在禾谷类)上获得广泛应用。使用方式是叶面喷施(尤以悬浮剂和水乳剂为主)及种子处理(以悬浮种衣剂为主)。

由于进入市场年限过长,近年来戊唑醇由于自身的抗性和活性等问题以及新杀菌剂的广泛使用,销售份额有所下降;但戊唑醇杀菌剂由于其在叶面喷施和种衣剂方面的突破性使用,戊唑醇仍然具有着可观的市场份额。戊唑醇与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产品的复配,也是预防其抗性,扩大防治谱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杀菌剂戊唑醇的剂型与应用 华乃震 农药 2013
2.戊唑醇的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 崔蕊蕊等 山东化工 2017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