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行业信息 >> 市场行情

农药经营分散使用随意给食品安全留隐患
责任编辑:新华日报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2011-09-27

    海南“毒豇豆”、广西“毒白菜”、青岛“毒韭菜”……由农药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正不断挑战社会公众的耐受度。那么,农药供应和使用现状到底如何?消费者能否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就在前些天,很多农民还在为打“破口药”而忙碌,这是本季水稻最后一次打药,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药。宜兴市新庄街道的老史种了1.7亩粳稻,照着镇农业服务中心发放简报上的品种,买了2亩的药,多买多用,是因为卖药的不拆零,剩下的零头药时间长了药性也没了,不如干脆用掉。“既然低毒,多打点效果应该会更好”。于是把药全都打到了田里。

  除了随意增加药量外,很多农民更希望用药能立竿见影,药到虫死,这往往会造成高毒高残留。比如,甲胺磷、3911、三氯杀螨醇等,虽然早已禁用了,有的农民因为习惯和观念,还可能在用。张家港市植保站站长孙国才说,正规渠道买不到,有的外来种粮大户就从周边省份购买或者干脆从老家带过来。比如,用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一亩地要1斤,而我们推荐的纹真青每亩只要一袋,也就20克。

  张家港市惠农物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安全则举例说,9月2日上午,南港村有个种粮大户给了他一张采购单,有40多种农药,其中五六种早已进入禁用限用名单内。比如草甘膦,虽然个把小时虫子就能死光光,但毒性也留了下来;还有20%的吡蚜酮等,都是高毒性的,说明这些农药还有一定市场。

  张家港市塘桥镇种粮大户吴米其告诉记者,去年麦季,一个承包了200多亩地的大户,从外地购买了含量40%、50克包装的小麦多酮防治赤霉病,虽然每包比正规渠道60%含量的药便宜0.60元,但效果不好,只能再打一遍药。结果,增加了农药残留又影响收成,亩产不到500斤,比吴米其少了400多斤。

  我国农药实施专营管理,只有供销社农资经营单位、植保站、土壤肥料站、农药生产企业等才有资质,但前几年,经营主体一直鱼龙混杂。

  张家港市农资经营放开早,1999年初供销社生资公司全部转制。市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唐雷刚说,“这一转,也转乱了经营市场。无证的、套证的,谁都可以做,菜市场里也摆起了农药摊,价格、规格随便喊,同一产品含量有的10%、有的20%,高毒农药、假农药、高价农药很普遍。”

  孙国才告诉记者,他们曾用半年时间对农药品种、价格、农民使用成本等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市场批零差价普遍达到三四倍,有的品种利润率高达200%,而且防治效果不好,导致用药量越来越高。比如防治稻飞虱的10%吡虫啉,开始一亩地用20克,后来虫子有了抗药性,用量增到60克仍不见效,农民却要支付每亩1.50元的成本,高出进货价约0.90元。

  这种乱象,同样出现在其他地区的农药市场。记者采访获悉,如今仍有少数地区的镇村农药销售点,并不具备专业知识,又唯利是图,什么药利润高就卖什么。有的专门从外地进货,品类五花八门,给高毒农药的混入开了方便之门;还有的一味迎合农民习惯和要求,要什么药就提供什么,致使甲胺磷、毒死蜱、添加了高毒隐性成分的农药等阴魂不散。

  从工厂生产到田头使用,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环环相扣。专家认为,就销售和使用环节而言,两个节点对农产品安全最为关键,即销售公司卖什么药,农民兄弟怎样用药。

  解决卖什么药问题,前提是管好经营队伍。金坛市以村镇合并为契机,农药销售点削减到120家左右,由市供销总社、农林局共同管理。市供销总社党委书记周苏蔚说,供销总社负责农药采购、配送,农林局负责农药质量、市场监管,农药流通秩序进一步规范。

  张家港市则推行“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的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市供销总社主任唐雷刚介绍说,市农委在每年夏、秋播前提出当季农药采购品种和数量,有关部门对所需农药品种在备案企业中公开招标;同时实行“零差价”配售,由市镇两级财政出资补贴惠农公司和销售站点。今年1-8月,全市集中配送农药达2140万元。

  实行“零差价”配送,确保了张家港农民以出厂价买到低毒高效农药。塘桥镇种粮大户吴米其当着记者的面算了笔账,“今年种小麦1100亩,防治赤霉病开始用集中配送的农药,每亩成本降低5元多,一季小麦少开支6000多元。加上农药防治效果好,亩产又增加60多斤,增收超过6万元。”他说,水稻已打四次药,每亩比上年少花40多元。

  而对规范农民用药,我省很多地方也都有相应措施。借助植保站、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力量,指导农民买药、用药。在张家港市港锦丰镇建设村,记者看到这里的“药店”变成了“医院”,两位农技员坐镇配送点,义务为农民开“处方”。

  如今,张家港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太仓、昆山等市前来考察学习,借鉴制定类似方案。

  不过,也有专家从完善这一模式角度建议,经营主体的确立最好能引入竞争机制,以避垄断之嫌,果蔬植物对农药敏感性更强,应针对其用药量少、品类多的特点,将配送体系由小麦、水稻等大田作物扩大到全部农产品领域,实现源头控制体系的全覆盖。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