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韩永奇 来源: 日期:2009-02-23
我国农药产业分析与市场观察
韩永奇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政府对农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民收入提高,对农药的需求也稳步增长,带动了农药行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在石化类产品中,农药因利润增长最快而引起关注。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农药产量101.1万吨,同比增长20.8%;产值653.5亿元,同比增长44.7%;销售额625.1亿元,同比增长46.8%;1-5月农药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1.5%。在产业规模、产值等扩大的基础上,农药产品质量也稳步提高,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杀虫剂吡虫啉、溴氧菊酯,杀菌剂多菌灵、甲霜灵等。总之,当前农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未来我国农药市场面临着不断变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那么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农药市场?今后农药市场走势如何?
1 我国农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国是一个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600多家,能够生产600多种农药原药的农药生产大国,在世界农药发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农药行业满足了农业生产防治病虫草害的需要,对于保证夏粮、秋粮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2008年,农药工业大力调整结构,努力提高质量,积极拓展服务,在上半年取得了产销两旺、效益增长的好成绩,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我国农药工业保持了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从总体上表现如下特点:
一是农药国内市场基本平稳,但供大于求,产销矛盾突出。从总体上看,农药生产供应较为充足,市场较为活跃,价格出现上升,但市场总量过大,供求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市场供求区域性不平衡矛盾依然存在。从市场供应来看,国家惠农政策的逐步到位有力的拉动了我国农药的增长。如免征农业税、给予种粮、良种、农机及化肥农药补贴等的实施到位,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他们对化肥农药的投入逐步加大,上半年累计生产农药原药101万吨,同比增长20.8%。 但农药产业与市场的区域不平衡现象表现突出,每月农药产量及增幅也有差异,上半年,3、4、5月连续三个月稳定增长,五月位于上半年的高峰。同时,从市场需求方面来看,供应大于需求。有专家声称,国内市场市场供应远远大于需求,同时需求结构发生改变,传统制剂过剩,而一些高效低毒品种与新制剂供不应求。广大农民对高效、低毒、无公害新品种农药,特别是生物农药的需求比重上升。
二是农药价格整体呈现上升态势。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与上年同期相比,石油和化工总体价格上升15.74%,原油上升34.07%,石油加工上升13.69%,甲醇上升40.5%,硫磺上升157.2%,硫酸上升37.0%,硫酸钾上升37.8%,由于各种外部因素如物价上升和原料上升而导致成本上升,结果农药产品销售价格稳步上扬。今年上半年农药上升4.88%。就农药各品种和地区来说价格表现也不平衡,乐果、草甘膦、氧乐果、克百威、百菌清、溴氰菊酯、异丙威、乙酰甲胺磷、百草枯、三环唑价格上升,而敌百虫、马拉硫磷、乙草胺、辛硫磷、三唑磷、多菌灵、阿维菌素等略降,生物源农药、扑虱灵、代森锰锌等涨幅较小或基本持平。从浙江部分地市农药市场来看,零售价格敌敌畏(80%液体)22元/公斤,百草枯(克无踪20%水剂)34元/瓶,氧化乐果环19元/瓶,草甘膦52.5元/瓶,环比分别上升1.85%、3.03%、15.15%、23.53%,同比分别上升2.32%、2.94%、18.15%、25.05%。
三是农药国际贸易竞争优势明显。我国不仅是世界上的农药生产大国之一,同时也是农药出口大国之一,中国农药出口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000多家,其中农药生产企业近300家,外贸企业近500家。并且我国已经连续多年出口大于进口,出口量和出口额年年有增。今年1-6月份农药累计对外贸易量达到31.5万吨,其中出口农药28.8万吨,价值12.1亿美元;进口农药2.7万吨,价值1.7亿美元。1~6月,农药进口数量同比上升12.08%;用汇同比上升31.10%。我国农药出口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点,各个月份不太均衡,但差别不是太大。从上半年各月份统计数据,1月份、3月份出口量最大,分别占总出口量的17.4%、18.3%,以后出现小幅下降;同样进口量也集中在1月、3月份,分别占上半年总出口量的20.0%、22.9%。总体上看,上半年农药已经出现良好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农药出口主要地区为北美、东南亚、南美、日本和中近东,出口货源地主要是江苏、浙江、山东、上海、湖北等省市。从出口企业的分布地区看,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而且从事农药出口的生产企业数量明显多于从事农药出口的外贸公司数量。
四是农药产业效绩好于往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对限额以上783家企业统计,2008年上半年农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及经济效益呈全面增长态势,农药行业整体利润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我国农药产量101万吨,同比增长20.8%,产值653.5亿元,同比增长44.7%。今年1~6月份,国内农药企业累计出口农药28.8万吨,价值12.1亿美元。出口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4%,而出口额却增长了84.7%,农药出口平均价格达到4187.1美元/吨,同比增长58.7%。
同时,根据主要上市农药公司上半年报告看,这些企业利润普增:江山股份上半年营业利润相对去年同期增长354.01%,净利润增长408.92%;沙隆达于本年度7月9日提前发布公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00%-450%;安徽华星股份第一季度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98.95%;新安江一季度营业收入相对去年同期增长118.3%,利润总额增长269.16%,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311.57%。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第一,农药品种结构也不断改善,禁用替代进展顺利。目前农药品种结构趋于合理,从三大类品种结构来看,同比来看,杀虫剂、杀菌剂在总产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除草剂的比重逐渐上升,品种结构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禁用前,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五个高毒杀虫剂占杀虫剂产量的20%,销售额100多亿。按国家计划要求,这五个高毒有机磷杀虫剂准时停止生产、销售和在农业上使用,一些高效、安全、环保的取代品种,如吡虫啉、阿维菌素、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毒死蜱、二嗪农、氟虫腈等投入市场使用,为保证农业生产防治虫害特别是水稻虫害保证农业夏粮丰收做出了贡献。目前,我国常年生产260个品种,3000多个制剂产品,农药品种亩用量和毒性等逐渐下降,在总产量中,高效低残留品种已占95%。通过狠抓品种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行业重视努力提高农药产品质量,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农药产品质量进行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河北、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市,总合格率提升,其中大中型生产企业的产品合格率达100%。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强化环境意识,综合治理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农药行业实施节能减排、降低物耗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不少农药企业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把生态工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措施综合起来,大力推广高效、环保型水性化制剂,限制乳油的产量,使其比例下降,既降低芳烃溶剂消耗,又保护生态环境,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污染物排放最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 我国农药市场的未来走势与前景展望
农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和病虫害发生程度。我国农药工业能否获得大发展和农业关联度极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而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我国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农业的兴旺,才会带来农药工业的繁荣。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很好,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农药市场的未来走向将会如何呢?
一是农药市场发展的机会将会是:国家扶持农业政策的落实、农民种田积极性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将进一步促进农药市场的需求。今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优惠政策,如免征农业税、种粮补贴、良种补贴、购置大型农机补贴等,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农业增长速度速度保持了4%以上的增长;夏粮总产增产,预计全国粮食总产量将增长6%。农民增收大幅度提高,为农药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专家测算,在今年增产的粮食中,有70%来自种植面积的增加,30%来源于化肥和农药施用量的增加。随着扶持农业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我国农村对农药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提高。今后,国家“三农”政策的还将陆续出台,将对农药需求构成长远的利好。农药工业是重要的支农产业,在农业病虫草鼠防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确保农业保产增产上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特别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20多年里,农药工业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面貌变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化学农药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由于使用化学农药有效地控制了农作物病虫害蔓延,每年为我国挽回粮食产量损失5800万吨、棉花150万吨、油料230万吨、蔬菜5000万吨、水果600万吨,据分析使用1元农药,农业可获收益6-10元。可见,化学农药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植物保护手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今,面对我国人增地减和病虫不断增加的趋势,农药行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将继续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是对未来我国农药市场前景看好,市场需求增加,市场价格将出现明显上升的趋势,但区域不平衡矛盾将较为突出。对未来市场的总体预测为:下半年农药产销仍将保持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农药产量可达140万~150万吨,产销率在95%以上。根据农业部门预报,今年病虫害将严重或偏重发生,上半年农药行业努力克服困难,多产多销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产品,有力地保证了农业生产防治病虫害的需要,夺得了第四年夏粮丰收。但农业部门预测,下半年病虫害仍将严重发生,特别是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发生早、虫量大、面积广、发生重,南方大部分稻区相继严重发生,如福建暴发20年来最重的稻飞虱疫情,严重危害水稻生产;棉区棉铃虫呈偏重发生,黄河、长江流域和新疆棉区棉田二代棉铃虫落卵量偏高,中后期将严重发生,全国农技中心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棉铃虫防控工作。此外,水稻螟虫、稻瘟病、草地螟、森林病虫害等都偏重发生,全国南北方严重的水旱灾严重引发病虫害,总之下半年病虫害防治任务十分繁重,农药需要量会增加。根据相关预测,2008年我国农药需求量将在30万吨左右,其中杀虫剂占46.7%、杀菌剂占23.5%、除草剂占26%,需求同比基本持平。总之,未来农药市场总的发展趋势是农药供应总量增大,但需求增长有限,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的局面将会进一步加剧;由于全国各地农业发展的条件和生态环境差异很大,对农药的需求表现各异,因此不同的区域,其农药市场的供求也不相同。有专家预计,2008年,全国农药需求量在1万吨以上的品种包括敌敌畏、乙草胺、硫酸铜、杀虫双、草甘膦等。需求量在2-3万吨的省份有黑龙江、山东、湖南、安徽4省。需求量在1-2万吨的省份为广东、云南、河南、湖北、江苏、福建、河北、广西、辽宁、浙江、江西。因此,区域农药市场的容量将会出现变化,农药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去寻找和开拓自己的蓝海。
三是未来我国农药市场的发展方向将会是: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农药将会在农药市场走俏,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安全、高效、经济和使用方便的农药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绿色环保是未来农药行业发展的要求未来几年我国农业生产每年需要农药均在30~35万吨,今年下半年农药产销仍将保持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农药产量可达140万~150万吨,产销率在95%(包括出口)以上。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高效低毒农药的发展,结构调整将是未来几年中国农药工业发展的主线,其中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产量比例调整为60:15:25。未来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环境意识的提高,高毒有机磷杀虫剂将逐步淡出市场,绿色农药成为农民朋友的新宠,绿色经营成为企业经营的新观念和新潮流。特别是取代甲胺磷等五种高毒杀虫剂的高效安全杀虫剂产品,将可满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棉铃虫等虫害防治的需要,打好“虫口夺粮”、“虫口夺棉”胜仗。农药行业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支农为己任,克服各种困难,多产优质高效农药产品保证农业生产需要。农药行业应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上,以促进农药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未来我国农药出口基本态势将会是:国际农药市场需求逐步由弱转强,将会促进我国农药的出口由降向升转变。据国家质检总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药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农药出口量约占农药总产量的30%以上,我国农药产品出口遍布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绝大部分销往欧盟市场。根据上半年统计数据,国内农药表观消费74.9万吨,市场供应非常充裕,有大量的剩余产量需要推向国际市场。而2008年7月世行报告显示,未来国际玉米、大豆价格将继续上涨,这将有可能刺激巴西、北美、东南亚地区对农业投入品的增加。因此,国内企业应紧盯这些地区的农业政策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继续开发出口市场。但要看到,由于受黄磷、硫磺、能源等价格上涨,农药加工企业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同时今年7月30日,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文取消21种农药产品的出口退税,这将进一步降低国内农药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农药出口企业应考虑获得国际贸易谈判定价权,防止出现钾肥、铁矿等谈判被动的局面。还应该看到,加上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农药产品需求结构。如今年上半年我国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的出口比例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必须结合国际市场情况,认真分析当前我国农药工业产品外贸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潜力,趋利避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当然,企业是农药出口的主体,全面提升中国农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关键在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在国际舞台上与“狼”共舞,就要树立全球观念、组建出口联盟,建造我国农药工业的“航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大门的进一步放开,境外农药进口商与国内农药生产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更为容易。在此背景下,政府应积极鼓励生产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使农药企业、科研院所、进出口企业相互联手,构成科工贸、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先导型的大型农药集团,增强我国农药的国际竞争力,建造我国农药工业的“航母”。农药企业自身也必须主动适应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改变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过程经营方式,根据行业专业分工、相互协作的原则,集中力量发展自身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环节,同时通过与具有互补性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而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通过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农药工业由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向专业化、高起点、大批量的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整体的竞争实力,在我国农药企业间培养出团体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行互补,形成一支集中对外的高效率的团队,联合生产、联合建立境外农药销售网络、联合提供售后服务网络、联合创建农药品牌,提升我国农药企业和农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农药企业同时也要努力克服和消化通胀引起的成本升高、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取消和增加“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的影响,创建中国名牌,努力扩大国产农药出口,占领国际农药市场。预计2008年全年国产农药出口数量和金额将分别增长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