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张为农 来源: 日期:2009-03-02
1 杀虫剂市场状况
1.1 杀虫剂使用总量比去年略有减少
今年全国杀虫剂需求总量在14.01万吨左右,比去年减少3.24%。减少的部分主要是水稻、棉花上的杀虫剂,减少的原因是去冬今春低温,没暴发虫灾。据统计,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毒死蜱、三唑磷、乙酰甲胺磷、阿维菌素的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7.4%,防治水稻稻飞虱的吡虫啉、敌敌畏、噻嗪酮等的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5.6%。
1.2 高效低毒品种需求量大幅度上升
随着甲胺磷等5种高毒杀虫剂全面退市和绿色植保技术的普及推广,一些高效低毒品种的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如毒死蜱、氟虫腈、噻嗪酮、异丙威等品种的使用面积大幅度上升,乙酰甲胺磷、三唑磷、二嗪农、丙溴磷、吡蚜酮等替代品已广泛应用于大面积病虫害防治。随着高毒农药甲拌磷对地下害虫防效降低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对其限用,替代产品辛硫磷等品种的需求量持续上升。近年来农民的种棉积极性较高,棉田害虫发生率呈回升趋势,田间用药量增加,一些有杀螨作用的杀虫剂如阿维菌素、联苯菊酯、三氯杀螨醇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市场前景看好,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溴氰菊酯(敌杀死)、氟氯氰菊酯(百树得)都成了农民喜爱的常见当家品种。吡虫啉因褐飞虱产生抗性,需求量下降。
1.3 大宗常规品种价格普遍上涨
今年以来,大宗常规品种敌百虫、敌敌畏、毒死蜱、乙酰甲胺磷、马拉硫磷、乐果等有机磷品种价格涨幅在10%-15%,这是因为:(1)石油等基础原料价格上涨,带动了甲苯、二甲苯、硫磺等农药生产原材料的涨价。(2)运输费用及人员工资的增加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3)今年“太湖蓝藻事件”发生后,国家叫停和整顿了20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致使农药厂家不得不加大环保投入,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正是这些因素导致2008年农药价格水涨船高。
在农药经营者的利益分配中,对推销一个农药新品种来说,经销商的平均利润在20%左右,而零售商的平均利润在30%以上。对推销大宗常规产品来说,经销商的平均利润为5%-10%,而零售商的平均利润则不低于20%。在此情况下,农药价格上涨,而经销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比例不可能被压缩,涨价部分基本都要农民承担。
1.4 上半年杀虫剂产量、出口量齐升,下半年出口减缓
据统计,今年1至6月份全国杀虫剂产量为35.1万吨,同比增长7%。预计杀虫剂产量占农药总产量的比例为34.7%,下降3.6个百分点。1至6月份出口杀虫剂8.6万吨,同比增长21.4%,价值3亿美元,同比增长51.4%。杀虫剂出口较好的品种有:杀虫双、杀虫单、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噻嗪酮、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三唑磷等。杀虫剂出口的主要国家为泰国、韩国、印尼、越南、多哥和南非。上半年进口杀虫剂13.4万吨,同比增长0.1%。我国杀虫剂市场供应非常充裕,有大量的剩余产量需要出口。我国农药企业数目与产能的快速增长主要由国际市场的需求,很大比例的原药产量出口。但进入下半年,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利润空间在逐步缩少。影响杀虫剂出口的主要因素有:(1)石油、矿产品等基础原料不断涨价,带动了甲苯、二甲苯、黄磷、硫磺等原材料的大幅涨价,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2)在贸易顺差和环境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国家于8月1日起取消灭多威、三氯杀螨醇、克百威、甲拌磷等20多种“双高”产品的出口退税和控制高毒产品出口,这是必然的选择,但这些品种的出口企业已毫无利润。(3)中国在很多发达国家没有取得进入许可证,只能贴牌销售,利润微薄。(4)欧盟及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提高,限制了很多杀虫剂的使用。
1.5 今年杀虫(螨、螺)剂登记热点品种
近年来在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并有一定利润空间的热销产品被生产企业看好,纷纷登记、上马生产。这些产品是:毒死蜱、阿维菌素、二嗪磷、噻嗪酮、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丙溴磷、联苯菊酯、异丙威、辛硫磷、甲维盐、三唑磷、啶虫脒、仲丁威、异丙威、炔螨特和杀扑磷等。
2 除草剂大宗常规品种市场状况
2.1今年除草剂市场概况
由于国内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以及免耕等农业耕作技术的推广,带动了除草剂消费。近年来,我国化学除草面积以每年3000万亩次的速度递增,目前已达6亿多亩次,除草剂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国内有除草剂生产企业410家左右,尽管国内登记总量较大,但有效成分和剂型的登记数量并不大,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上登记有效成分数量最大,超过20个有效成分,而在白菜和芝麻上登记的有效成分最少,在水稻和玉米上登记的剂型种类达到8个。由于创新成本增加,登记的新品种数量很少。今年上半年生产除草剂34.1万吨,同比增长26.6%,出口除草剂15.8万吨,同比增长13.3%。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耕作栽培技术的改进与变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蔬菜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在栽培技术上,免耕与少耕持续增加,冬小麦产区的稻茬免耕持续扩大,水稻直播、抛秧、小苗移栽等轻型栽培进一步发展,这都拉动了对除草剂的持续增长。2008年全国除草剂需求量8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0%。
2.2 大宗常规除草剂品种市场行情分析
今年稻田用除草剂中,丁草胺平销,使用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是近几年来因国家水稻收购价太低。农民种水稻的积极性下降,水田面积大量缩减,而改为种植玉米、大豆等旱田作物。苄嘧磺隆是农民常用的大宗当家品种,由于使用范围已从原来的水稻田扩大到小麦田上,今年的销售量和需求量均大于去年,市场前景广阔。插秧移栽田除稗草大都选用二氯喹啉酸类除草剂,由于二氯喹啉酸稻田杀稗草效果较好,农民长期使用后已被接受,加上价格便宜,今年销量呈上升趋势。90%原药价格为14万元/吨,同比涨幅10%。
随着玉米收购价格的提高,近年来种植面积在扩大,玉米田除草剂市场潜力很大,长期以来莠去津、乙草胺占据主导地位。莠去津今年原药和制剂都很紧俏,呈供不应求局面。由于原药大量出口,全国14家原药生产企业提供国内市场的原药量少价高,国内有些制剂和复配企业因买不到原药而停产。乙草胺当前是我国使用面积最大的旱地土壤处理选择性除草剂,农村大面积水改旱,使乙草胺的用量大幅度增加,供不应求。乙草胺由于4、5月份酒精等原料价格上涨30%-40%,而下游制剂价格无法同步上涨,制约了部分厂家的产量。5%乙草胺小包装市场价在用药旺季时1700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10%左右。烟嘧磺隆是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开发的专利到期产品,是一种高效玉米田选择性芽后除草剂,目前在国内成为登记热门品种,原药生产企业已有18家,制剂与复配企业正式和临时登记的有10家左右。在国内企业中有一哄而上现象。由于产量供大于求,在竞争中厂家互相杀价,原来一亩地十几元钱的烟嘧磺隆用药费,现在降到几元钱。
灭生性除草剂中,百草枯量价齐升,前景看好。百草枯于1978年从英国引进我国至今,原药企业有20余家,单一制剂与复配企业100余家。浙江永农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原药,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山东大成建成8000吨/年原药装置,山东潍坊绿霸化学品公司,每年产6000吨原药,红太阳集团原药产能在3000吨左右,国内总产能4万吨/年左右,今年实际总产量1.5万吨左右。先正达公司于1998年在江苏南通建厂,生产制剂21000吨/年,占国内百草枯市场40%左右的份额。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国百草枯用量2.5-3万吨。预计今后百草枯在我国的使用规模与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免耕栽培、少耕栽培以及保护性用药方面将逐步发展,并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年4月下旬统计,百草枯产量和价格齐升,主要原因:一是由于10%和41%的草甘膦生产总量下降,让出了部分市场;二是今年雨水比往年同期偏多,各种旱田作物、蔬菜、牧场使用量增加;三是进口克无踪与国产百草枯之间价差有所缩小,使百草枯推广速度加快。国内企业生产百草枯存在的问题是,装置分散且装置能力小,自动化控制差及连续化程度低,原材料吡啶受制于国际市场(目前红太阳集团已产吡啶),影响产量,部分企业三废处理程度低,亟待解决。
另一个灭生性除草剂草胺膦受到企业的关注,草胺膦是目前仅次于草甘膦的世界第二大转基因作物耐受除草剂,但因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目前国内上马企业不多。
还有一个灭生性除草剂就是大吨位品种草甘膦。草甘膦是我国出口最大的除草剂品种,金额占70%,国际需求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大家知道,从2007年6、7月份起,草甘膦价格从3万元/吨起飞,至2008年7月飙升到12万元/吨,而从今年8月份以来,价格一路下跌,目前已跌至3万元/吨,小厂跌至2-2.5万元/吨。是什么原因使草甘膦好景不长?受国际金融危机、原油价格暴跌影响以及国内产能扩张过猛是造成草甘膦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据了解,我国草甘膦产能已达40万吨,年产量超过30万吨,已经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但几家大型农药企业的扩能势头还在继续。据统计资料显示,自2008年至2010年有12家企业拟新增产能38万吨,届时国内草甘膦产能将达到80万吨。产能过快集中地释放,无疑改变了市场供需结构,其价格节节走低实属无奈。目前国内有一半以上的产能来自小生产商,专家预料,经过半年至1年的洗牌,小生产企业将会被洗掉。草甘膦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是因为进入的工艺技术壁垒不高,但其后续的三废处理问题则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其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将会在国家新环保政策推行中更为突出,随着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会使盲目上马的中小企业受到排挤。除了环保问题,小生产商在出口方面没有政策优势和价格谈判优势。草甘膦大部分用于出口,但海关限制严格,环保审批手续复杂。国外的大型制剂厂因为工艺控制成本和产品质量稳定,倾向于选择中国的大厂和稳定的合作伙伴,因此不少小企业只能将产品卖给几大主要出口企业,利润进一步压缩。不过,业内人士对草甘膦的市场前景仍非常看好,从长期看,掌握技术和环保优势的少数企业将获取行业绝大多数利润。
3 杀菌剂市场状况
3.1 种植结构变化,促使杀菌剂市场的变化
近年来,受世界杀菌剂快速发展的影响,我国杀菌剂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年上半年杀菌剂生产11.3万吨,同比增长94.3%,出口3.3万吨,同比增长25.3%。出现如此迅速的增长,其主要原因是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市场对新品种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我国杀菌剂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水果、豆类、油菜、观赏植物和青饲料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且1年栽培成熟。作物品种的变化,对杀菌剂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我国大棚栽培对灰霉病等防治药剂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同时,由于病害较易发生的蔬菜、瓜类、果树、中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栽培面积的增加也拉动了对杀菌剂的需求。全国杀菌剂市场今年需求量为7.5-7.7万吨,和去年持平。
3.2 常规杀菌剂价格普遍上涨
今年年初以来,农药价格上涨趋势明显,大部分杀菌剂品种的涨幅都超出了10%,部分已超出50%。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农药行业进入了成本上行的通道,这个趋势可能会延续到2009年下半年。
农药出厂价普遍上涨,但零售价格的涨幅低于出厂价格的涨幅。常规杀菌剂价格普遍上涨,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今年市场价为28000元/吨,去年同期为20000元/吨,同比上涨40%。其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和运输成本上涨。增长幅度较大的品种有多菌灵、代森锰锌、甲霜灵、三唑酮等。
3.3 出口量不断增加是生产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杀菌剂出口逐年增加,并连续数年大于进口。今年上半年出口3.3万吨,同比增长65.8%,平均单价3940美元/吨,同比提高75.5%。今年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福美双、戊唑醇、百菌清、三唑酮、克瘟灵等出口量都较大,出口前三名的品种是:多菌灵、戊唑醇和百菌清。目前国外种子杀菌剂需求量呈上升趋势,我国用于种子处理的杀菌剂出口也日益增多,如腈菌唑、丙环唑等原药均有相当数量的出口。从出口流向看,杀菌剂出口量排名前三的市场分别是东盟、拉丁美洲和非洲。从出口货源地看,自江苏省出口的杀菌剂占全部杀菌剂出口量的50%左右。
由于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使国外用户对农药的有效购买力下降,下半年杀菌剂出口明显趋缓。国内由于宏观政策的变化,特别是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一些出口企业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建议企业在做好出口的同时,还是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3.4 今年杀菌剂市场需求量稳中有升
受今年早春强冷冻害影响,70%以上的种植大户在水果清园、农田杀菌等方面普遍推迟杀菌剂的使用,导致春季杀菌剂市场低迷。随着3、4月份温度的迅速上升,田间小气候湿度较大,有利于果园炭疽病、黑星病、水稻病害、麦子条锈病、白粉病、旱秧立枯病、油菜菌核病等病害的发生,使防治水稻稻瘟病的三环唑、稻瘟灵、多菌灵用药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冈霉素、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的用药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8.2%;防治小麦条锈病的三唑酮、代森锰锌的用药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2%。多菌灵由于亚洲最大的生产企业江苏江阴凯江化工有限公司的停产,使其货紧价扬。代森锰锌、百菌清、三唑酮在用药旺季都出现供不应求状况。今年杀菌剂需求增幅最大的品种是异菌脲、烯唑酮、春雷霉素、甲霜灵等。
3.5 今年杀菌剂中的热点品种
对水稻稻瘟病有优异防效的春雷霉素,被用户看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产品与阿维菌素被推荐为2008年中国名牌产品。广谱低毒杀菌剂粉唑醇今年被企业关注,是一个登记热门品种。今年有4家生产企业登记9个产品,其中原药4个,制剂5个。戊唑醇因具有卓越的药效和对植物安全可靠而被企业和商家看好,成为投资热点,目前共有28家企业登记戊唑醇原药,50多家企业登记单一制剂及复配制剂。因戊唑醇价格比同类产品中的三唑酮、烯唑酮、已唑醇高,市场推广还有一个过程。多菌灵因有广谱和卓越的防效而被市场认可,是一个国内需求量在1万吨以上,出口量在1.8万吨以上的品种,今年仍有众多企业纷纷登记上马生产。今年多菌灵呈供不应求状态,厂家和商家均无库存。除上述4个品种外,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敌克松,福美双、氢氧化铜、甲霜灵、嘧霉胺等也是今年杀菌剂中的热点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