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 金旺智能
  •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 作物123
  • 报告订阅咨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

当前农资市场存在的几个问题

责任编辑: 来源: 日期:2009-04-13

当前农资市场存在的几个问题

宋继文

(永寿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今年春节走亲访友期间,笔者曾与农资经销商及农民朋友就农资方面有关问题进行过多次交谈。从交谈发现,当前农村农资经营市场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农资经营主体不规范,多头经营,缺乏准入把关。目前,随着国家对农资经营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农资经营市场过去由供销社、农业三站垄断经营的局面已被打破,逐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形势,大多数地区个体农资经营门店遍布城乡。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准入把关、管理、培训也没有跟上,相当一部分农资经营门店的资质、资金规模、专业技术力量与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符,农资经营门店多,竞争激烈,鱼龙混杂,一些农资经营门店为招揽顾客,设法挂靠在供销社或农业三站名下,有的甚至打出了“测土配方施肥直销点”、“推广中心”、“庄稼医院”等牌子,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农民。

    二是一些农资经营人员素质低下,专业知识贫乏。当前在一些市县,特别是乡村的经营门店,多数农资经营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未经过专门的技能培训。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因而在农资进货等方面存在难以识别、把关不严等问题,一些农资经营人员为了牟利有意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甚至有意购进和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同时一些小商、小贩走村串户销售农资现象时有发生,给制假、贩假、售假提供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去年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大,假冒伪劣农资打着廉价的幌子趁机抬头流入市场,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三是监督管理的体制不顺,监管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由于农资市场专业性很强,特别是种子、农药市场管理涉及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法律法规较多,目前具有农资监管执法权的有农林、工商、质监、物价等多个部门。这种监管体制虽然职责明确,但也存在较大弊端,一方面,无论是农林部门,还是工商、质监等部门,受执法人数、技能以及执法领域限制,都无法将案件查办到底。另一方面,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配合与合作,只从各自职责出发各自为战,极易造成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甚至发生为利益争夺案件,相互拆台,回避困难,推诿扯皮的现象。

    四是农民维权难度大,权益很难维护。近几年农资产品质量虽有明显提高,但是农资市场上假冒伪劣农资还未彻底禁止,各类农资违法经营事件和农资坑农害农现象还时有发生。农民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一直都比较差,加之农业生产周期长,检测取证费用高,难度大,相关法律不配套,农民在利益受到侵害时往往很难维护权益、挽回损失。

    以上问题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为农民朋友能购买到货真价实、放心可靠的农资,创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

 

中国农药工业网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通广大厦7层

电话:010-8488523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