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日期:2009-05-19
化学除草因省工省时、除草效率高而深受广大农民的青睐,化学除草面积逐年扩大。随着化学除草剂在各类农作物田广泛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农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实现了农作物的增产。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广大农民的田间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解放了劳动力,为农业的增收提供了保障。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三大类农药中,除草剂因种类和品种多,使用技术要求严格,往往由于其使用不当等诸多原因,除草剂药害在生产中屡见不鲜,现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与分析,总结出了生产中除草剂药害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1 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原因
1.1 飘移药害
玉米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玉米田大面积使用除草剂,且使用时间集中,造成短期内空气中除草剂悬浮颗粒浓度大,致使花生、大豆、豆角、西瓜、杨树等植物普遍受害,甚至部分作物减产严重。防除玉米田香附子造成棉花叶片畸形也屡见不鲜。防除非耕地杂草除草剂颗粒飘移造成作物受害现象也较多见,如今年河南滑县火车南站在铁路两旁用甲嘧磺隆防除杂草,因其飘移致使邻近6.6hm2玉米苗心叶发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1.2 器械清洗不净
由于农作物病虫草害种类多,既要防治病虫,又要防除杂草,但多数农户只用1只喷雾器,既喷除草剂防除杂草,又喷杀虫剂、杀菌剂防治病虫。喷过除草剂的器械不清洗和清洗不净,再用来防治病虫害,就很可能对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如今年滑县枣村乡后村一农户用防除过花生田杂草的器械未经清洗就在小麦上防治病虫害,造成小麦植株茎节变黑腐烂,0.5hm2小麦几乎绝收。生产中也出现过用除草剂防除花生田杂草,喷雾器械未清洗或清洗不净又用于玉米上防治病虫害,造成玉米植株茎叶变黑腐烂的现象。
1.3 误用除草剂
除草剂品种多,往往多个厂家生产同一个品种,而商品名五花八门,一药多名,极易搞错名称造成误用。如果将防除阔叶作物田杂草的除草剂使用到禾本科作物田,禾本科作物极易受害。如去年灌县城关镇东孔庄村农户杨清义在玉米田误用了阔叶作物田除草剂,造成0.66hm2玉米毁种。
1.4 残留药害
除草剂残留药害主要表现在麦田使用除草剂,其残留对下茬花生、尖椒造成药害。原因是使用麦田除草剂时间太晚,在其残效期内种植的阔叶作物就会受害。
1.5 使用时间不当
2,4-滴类除草剂(2,4-D丁酯、2甲4氯钠等)在小麦拔节后即小麦幼穗分化阶段使用,就会出现穗部缺小穗缺粒的畸形穗,一般减产30%~50%。在玉米5叶期后使用2,4-滴类除草剂防除香附子,常造成玉米心叶扭曲,气生根畸形。
2 除草剂药害的预防
科学、正确使用除草剂是预防药害的最根本措施。对新药剂的推广应用一定要先试验、示范,取得经验后再推广。逐步禁止和淘汰安全系数小、残留严重的除草剂。
2.1 正确选用除草剂
广泛向农民宣传施药前要认真阅读除草剂说明书,首先了解除草剂的作用机理、适用作物、使用方法、施药剂量、施药时期、混用要求、对作物的安全性、发挥药效的条件等,掌握注意事项,按操作规程施药。再根据农作物种类、生育时期及重点防除对象等,正确购买除草剂,切不可盲目滥用。
2.2 准确计算药量
根据除草剂、土壤、气候条件、苗情确定用药量,要量准化除面积,以面积称药,对水采用二次稀释法,均匀喷药,不重喷、不漏喷。
2.3 严格适期用药
施药期的确定,既要考虑杂草的敏感期,争取良好的防效,又要选择当季作物抗性强、对下茬作物安全的时间施药。
2.4 提高施药技术水平,严格化除操作规程
土壤处理除草剂使用药械最好选用激射式喷头,喷幅容易掌握。若使用扇形喷头,施药者要保持喷头与地面距离一致。若使用空心圆锥喷头,施药者要均匀“Z”字形摆动喷杆,并且药液量不少于40kg/667m2。配制药液时先加1/2的水量,再加药,然后再加足水。对于干悬浮剂,冬季低温时要先用温水化开,再配药液。可湿性粉剂要先调成糊状,再对足水量。喷雾机要装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再喷药。
2.5 应用安全剂
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和茎叶处理剂时,加奈安40~80g/667m2混用,采取整袋二次稀释,可防止作物药害发生。农作物出现轻微药害时,也可用奈安40~80g/667m2喷雾或灌根缓解。
2.6 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
2.6.1 温度 温度对除草剂有明显影响,低温或高温时使用除草剂均易发生药害。如气温低时使用恶草灵,会使水稻秧苗产生轻微药害。高温时使用扑草净,也容易发生药害。气温过高时,应停止使用2,4-D丁酯、氟乐灵、禾大壮、2甲4氯等易挥发的除草剂,以免挥发飘移到周围敏感作物上产生药害。
2.6.2 水分 水分对除草剂药效发挥有很大影响,不管是土壤处理除草剂还是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在用药时一定要尽量保持土壤湿润,才能发挥良好的药效。
2.6.3 土壤 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等对除草剂的药效都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沙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吸附除草剂能力弱,除草剂用下限量。黏重土壤或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吸附除草剂的能力强,应用上限量。有机质含量过高的土壤,一般不使用土壤处理除草剂。土壤酸碱度对除草剂活性有一定影响,一般pH值在5.5~7.5时能较好地发挥作用,酸性或碱性强的土壤,对除草剂的影响较大。
2.6.4 光 光对某些除草剂的影响十分明显。如除草醚等是光活化性除草剂,在光的作用下才起杀草作用。西玛津、敌草隆、扑草净等光合作用抑制剂,也需在有光的情况下才能抑制杂草光合作用,发挥除草效果。氟乐灵等施于土表挥发,见光易分解,使用时应及时与表层土混拌。
2.6.5 风 除草剂要在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条件下施用,风大时喷洒除草剂容易发生雾滴飘移,危害周围敏感作物,尤其是易挥发的除草剂如2,4-D丁酯等,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2.7 彻底清洗药械
对喷洒过除草剂的药械都应及时将容器、导管、喷杆、喷头等反复清洗干净,以免药械上的残留造成农作物药害。有条件的农户可根据种植作物情况,准备多台喷雾器,有选择地使用。
3 除草剂药害补救措施
3.1 及时排毒
在除草剂药害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时,要尽早采取措施排毒。可结合灌溉排出含有除草剂的水,连续用新鲜水冲灌。因除草剂多为酸性,结合排水施石灰或草木灰50~100g/667m2,可减轻药害。对农作物植株上的药害,可用喷灌机械或喷雾器械淋水洗掉植株上的有毒残物3~5次,可减轻药害。对于一些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除草剂,可用0.2%生石灰或1%的漂白粉溶液或0.2%碳酸钠清水稀释液喷洗作物。局部地块发生药害,应冲洗耕耘,然后对缺苗处补种或补栽,并施入有机肥和速效化肥。中毒严重的地块应通过暴晒、淋洗后深翻晒垡,然后种植少量敏感作物,确定无药害后方可种植其他作物。
3.2 加强田间管理
发生药害的田块应加强管理,结合浇水,增施腐熟人畜粪尿、碳酸氢铵、硝酸铵、尿素等速效肥料,促进根系发育和再生,恢复受害作物的生理机能,促进作物生长,以减轻除草剂药害对农作物的损害。加强中耕松土,根据作物生长季节,适当增加中耕松土次数,破除土壤板结,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地温,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加快土壤养分的分解,增强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使植株尽快恢复生长,以减轻药害造成的损失。同时还要叶面喷洒1%~2%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惠满丰600~800倍液,促使农作物尽快恢复生长。
3.3 喷施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利用锌、铁、钼等微肥及叶面肥促进作物生长,有效减轻药害。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有芸薹素内酯、复硝钠、爱多收、赤霉素、植物动力2003等。
3.4 严重药害的补救
对较重药害,应在查明药害原因的基础上,尽快采取针对性补救措施。如棉花受2甲4氯药害,可早打顶、重打顶,让余下的叶腋长出新枝,培养新株,同时喷芸薹素内酯、复硝钠促其快速生长发育。严重药害尚无补救办法的,要抓紧时间改种、补种,以弥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