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 金旺智能
  •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 作物123
  • 报告订阅咨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

水稻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责任编辑: 来源: 日期:2009-07-13

 

 

水稻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盘锦地区水稻栽培已有百年历史,水稻田杂草也已发展成一个庞大的植物群落。水稻田杂草群落通过对光、土壤养分等的大量吸收和掠夺,严重弱化了水稻生长态势,最终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甚至有造成水稻绝产的可能。化学除草剂的产生,解决了农民人工除草效率低且效果差的难题,有效保障了水稻的正常生长及产量。然而,由于化学除草剂生产研发水平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批量的除草剂新品种登记上市,使农民对层出不穷的新品种往往无从选择。本文结合盘锦地区水稻栽培管理特点及水田杂草群落特点,从众多除草剂品种中甄选出适于盘锦地区使用的几个品种,并将其正确使用技术作以推广介绍,以利于切实指导生产。

 

1  水田主要杂草种类与危害情况

    盘锦地区水田杂草约有66种,其中分布较广泛的种类有:禾本科的稗草,莎草科的萤蔺、镳草、扁秆镳草,眼子菜科的眼子菜、浮叶眼子菜、蓖叶眼子菜,星接藻科的水绵,茨藻科的草茨藻,轮藻科的布氏轮藻,金鱼藻科的金藻,雨久花科的雨久花,泽泻科的野慈姑。

    禾本科稗草为盘锦地区优势杂草,其在水田生长速度快,局部范围内分布较为均匀,在水稻移栽后5~7d大量出苗,水稻移栽后30d左右可明显高出稻株,为水稻造成郁蔽环境。稗草不仅在对光的吸收上占据明显的优势,也严重争夺了土壤养分,且为病虫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条件,所造成的稻谷产量损失可达70%以上,甚至趋于绝收。

    盘锦地区第二大杂草家族为莎草科,其中尤以挺水杂草萤蔺和扁秆镳草分布、危害最为广泛。水稻移栽后15~20d为其出苗高峰期,且在田间呈点片式分布。由于萤蔺和扁秆镳草植株叶片窄小且数量小,种子数量也较少,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要明显低于稗草,但如防治失利,也会造成次年较严重的危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可达30%

    慈姑、雨久花是盘锦地区的主要阔叶杂草,历年发生较轻,在水稻移栽后20d左右出现,呈零星分布,对水稻未造成明显危害。但在2007年调查发现,近两年其危害程度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每年对其进行的常规防治仍不能忽视。

    盘锦地区的一种顽固性杂草水绵,近两年也上升为主要杂草且危害严重。土壤pH值在7.5左右的盐碱稳静水面最适宜水绵生长,在磷肥施用量大的条件下生长尤其旺盛,繁殖速度加快。水绵一般在春季稻田灌水后,5月中旬开始发生,6月上旬随着气温升高及田间磷肥和有机肥肥效的发挥而迅速繁殖,造成危害:水绵絮状物群体压缠幼苗,使幼苗迟发、死苗或独株无分蘖;降低水温,阻挡肥料沉降并与水稻争水、争肥、争生长空间。在水绵发生严重的稻田,水稻的株高降低,叶片落黄,减产30%左右。

其它种类的杂草每年也有发生,但发生程度轻且与上述主要杂草分别归属相同的科,因此做好上述杂草的防除工作,可对其它种类的杂草起到效果同等的兼防作用。

 

2  水田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

2.1  苗田除草技术

    盘锦地区水稻现行育苗技术以高台营养钵盘旱育苗、大地或庭院营养钵盘旱育苗为主,苗田杂草大部分由客土携带的杂草种子而生。除草方式主要是土壤处理,即在播种覆土后喷雾或毒土封闭,后期如有旱生杂草,采取茎叶处理进行除草。

    封闭用药剂主要有丁扑混剂、丁恶混剂和丁草胺单剂:①丁扑混剂,如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产的45%封闭一号乳油,制剂用量为200ml/667m2,对水40kg/667m2喷雾;②丁恶混剂,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生产的丁恶乳油,制剂用量为125 ml/667m2,对水60 kg/667m2喷雾;③丁草胺单剂,60%丁草胺乳油100~150 ml/667m2,对水60 kg/667m2喷雾。

    秧苗出土后如有杂草发生或因土壤封闭药效不理想仍有杂草时,可采用茎叶施药方法,即在秧苗2.0叶期左右杂草发生时打开薄膜通风,晾干秧苗上的水珠后,用25%稻杰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80~100 ml/667m2对水40 kg/667m2,喷雾,待秧苗茎叶上的药液略干再闭合薄膜。使用茎叶施药方法,不仅除草效果好,而且对秧苗安全。

2.2  本田除草技术

2.2.1  本田除草技术概述  针对盘锦地区杂草种类及水稻栽培特点,可将水稻本田杂草化学防除工作划分为3个关键期:一是插前封闭期,二是插后封闭期,三是除草补救期。插前封闭,即于灌水泡田后,插秧前7d左右施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将杂草消除在萌芽期。插前封闭是盘锦地区近些年来常用的除草方法,施药后田间水量充足,有利于药效的发挥。插后封闭,即对于插前未实施除草剂封闭的稻田,在插秧后5~7d,缓苗后,稗草11心期前及时施药防除杂草。除草补救,即在插秧后15~20d,对插前或插后封闭后新出杂草或未能有效防除的大龄稗草和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等,采用除草剂进行防治。

    插前或插后封闭用药的配方,针对盘锦地区主要杂草种类而定,即杀稗剂和杀阔叶草及莎草科杂草药剂混用,其中常用杀稗剂主要有丁草胺、马歇特(丁草胺)、禾大壮(禾草特)、农思它(噁草酮)等,其它除草效果较好的药剂品种如稻思达(快恶草酮)、艾割(环庚草醚)、阿罗津(莎稗磷)、苯噻草胺等也有少量应用,杀阔叶草及莎草科杂草药剂主要有吡嘧磺隆和苄嘧磺隆,商品名主要有草克星、一克净、水星和威农、农得时、超畏、威龙等。除草补救期药剂的选择主要针对大龄稗草和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因此主要是快杀稗(二氯喹磷酸)和吡嘧磺隆、苄嘧磺隆共同使用。

    抓住上述3个关键期合理用药(其中插前、插后封闭任选其一,但不能共用),可使水田杂草得到有效的防除。

    多年来的应用经验表明,使用以下除草剂配方进行封闭处理,可取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安全性也较高:①60%丁草胺(马歇特)150~200ml/667m2+10%草克星(或一克净)10~13g/667m2;②96%禾大壮100~150 ml/667m2+10%草克星(一克净)10~13 g/667m2;③60%丁草胺(马歇特)150~200 ml/667m2+30%威农10 g/667m2;④60%丁草胺(马歇特)100~150ml/667m2+25%农思它100ml/667m2

    施药方法采用拌毒土撒施,所施毒土量为15~20kg/667m2,可有效防除水田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2.2.2  除草剂品种推广介绍  除草剂在农药市场占据着很大的份额,每年都有大量新产品进入市场。为了选择出适用于盘锦地区的高效、广谱、低毒、安全性高的除草剂品种,近几年,我们对一些国外公司和国内农药生产单位开发的30余个除草剂品种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并从中筛选出19个值得推广应用的品种,其商品名和用法如下:

    稗草防除药剂:①60%丁草胺乳油(南通农药厂)、60%丁草胺乳油(大连瑞泽农药厂)、60%马歇特乳油(美国孟山都公司)均可防治1.5叶前稗草,用量为150~200 ml/667m2,在水稻插秧前3d或插后5~7d施药;②25%农思它乳油(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对早期稗草有特效,用量为100 ml/667m2,于插前封闭使用效果良好;③96%禾大壮乳油(美国捷利康公司)防治1.0~4.0叶龄稗草,对水稻安全,用量为150~200 ml/667m2,于插后5~15d用药;④50%除稗特粉剂(丹东市农药总厂)对2.0叶前稗草有特效,而且对水稻安全,适用于移栽田、抛秧田、直播田和秧田,用量为60 g/667m2,于插前3d或插后5~7d用药;⑤50%瑞飞特乳油(瑞士诺华公司)也有较好的除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用量为65~75 ml/667m2,于插后5~7d用药。

阔叶草和莎草科杂草防除药剂:①10%草克星粉剂(日产化学株式会社)、10%一克净粉剂(沈阳农药厂)、10%水星粉剂(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农药厂)、7.5%草灭星粉剂(日产化学株式会社)均可有效防除莎草科及阔叶杂草,对水稻较安全,用量为10~15g/667m2,于插后5~7d施药;②30%威农粉剂(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35%威龙粉剂(乐清市农药厂)、32%超畏粉剂(江苏省如东农药厂)用量为10g/667m2,于插后5~7d施药;③35%农力I粉剂(乐清市农药厂)可一次性防除水田各种杂草,用量为40 g/667m2,于插后5~10d喷施;④37.5%农收(丁·苄粉剂)(乐清市农药厂)是很好的一次性除草剂,用量为135 g/667m2,于水稻插后3~5d用药;⑤55%水灵可湿性粉剂(大连瑞泽农药厂)、53%噻隆可湿性粉剂(丹东市农药总厂)、55%农力II可湿性粉剂(乐清市农药厂)是苯噻草胺和苄嘧磺隆复配的新型除草剂,杀草谱广,对水稻安全,使用方便,可用于插秧田、抛秧田,用量为60~70 g/667m2,于水稻插后5~7d施药,可达到一次性有效除草的效果。

对盘锦地区的顽固性杂草水绵较为有效的药剂是25%西草净(吉林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该药虽然效果较好,但使用不当易出现药害。建议在插秧缓苗后,与缓青肥和蘖肥一起施入田间,每次用量为15 g/667m2,共分3次施入。如此施用既能保证安全性高,又能保证防效好。另外,也可于施药前数天将其与毒土混拌装入袋中封闭起来,使药剂充分溶入土中,从而避免药剂漂移产生危害。

 

3 水田化学除草的几点注意事项

    1)避免盲目用药情况的发生。有些农民不按药剂应用说明用药,将旱田除草剂用到水田、将要求插后应用的药进行插前封闭等情况都曾发生,并因而造成严重药害。这需要农技部门加强指导和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用药水平。

    2)掌握施药时的特定外界条件。除草剂施用时的外界条件必需严格掌握,否则不但会影响药效,还易产生药害。如:毒土法施药必需保持3cm以上水层7d;喷雾法施药要保证在1~2d内复水;在刚施过除草剂的稻田,水层必需控制在心叶以下,不能淹没;施药要避开大风天气和高温时段(气温高于28℃严禁施药)。

    3)掌握药害产生后必要的补救措施。施用除草剂产生药害后,一般有4种补救措施:①加强肥水管理,通过排、换水稀释田里的药剂含量,减少药剂危害,通过合理施肥提高稻株的生长势和抗逆性;②针对不同除草剂药害,及时喷施药害补救剂如亚硫酸氢钠、油菜素内酯等,以提高稻株的抗逆性;③及时补苗;④对无法补救的田块,可更换对药剂不敏感的作物种类。

 

中国农药工业网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通广大厦7层

电话:010-8488523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