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日期:2010-12-08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药行业已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和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的较为完整的农药工业体系,已经成为农药大国;展望“十二五”,我国农药工业要实现由大变强的转变。在10月19日上海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农药交流会上,政府部门和专家共同为“十二五”农药工业绘制发展蓝图。
据了解,目前,我国现有农药企业已经达到1800多家,可生产农药品种500多个,基本覆盖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剂等主要类型。今年以来,农药行业继续保持了“十一五”前4年农药产量、工业产值、销售产值及出口量的持续稳定增长,保证了农业生产防治病虫草害的需要,为今年粮食再获丰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指出,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农药行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努力克服资源环境约束、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保护等带来的压力,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做好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实施“责任关怀”、推进行业节能减排,推进行业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等。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袁隆华介绍,“十二五”期间,农药行业面对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在转方式、调结构上狠下功夫,要通过兼并重组、优化布局、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措施,积极推进农药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由大变强。具体包括,有效控制总量增长、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重点调整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比例,不断提高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新品种的比例;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品牌共享、产销一体等方式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引导生产企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化学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项目;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重点发展关系农业生产安全的品种以及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替代品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