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日期:2011-03-22
根据我市农作物种植结构、制度及布局,病虫基数调查,结合长期天气预报及病虫发生历史资料综合分析,今年我市病虫发生总的趋势是:病虫并发,小虫重于大虫,次要病虫害上升速度快,新的突发性病虫危险性增加,前期以病害为主,后期以虫害为主,病虫形势依然严峻。具体发生情况预报如下:
一、油菜病虫:
1.油菜菌核病:预计全市4级,局部5级,沿江主产区重于北部山区,旱地连作田重于水田。
主要依据:
①近几年油菜菌核病在我市发生较重,发生面积较广,菌源广泛存在。
②目前油菜已进入始花期,部分油菜进入盛花期,整个生育期略迟于去年,且当前油菜长势不均,花期将拉长。同时,子囊盘也将进入萌发高峰期。市站对油菜菌核病的系统观察: 3月15日,百核累计萌发子囊盘76个。3月14日市站田间调查,子囊盘在本月中旬进入萌发盛期,与油菜盛花期吻合度较高。3月15日田间始见叶病。
③据气象台预报,本月下旬将有连续降雨过程,气温也偏高,有利于油菜菌核病病原的初次侵染,另外四月中下旬有三次降雨过程,将有利于油菜菌核病的流行危害。同时,油菜长势较弱,春播期气温变幅大,导致油菜抗逆性减弱,将进一步加重菌核病的危害。
④种植的主导品种中双系列种植多年,抗病性减退,部分地方的杂交油菜高感菌核病。我市种植结构复杂,油菜、小麦与蔬菜田套种、稻板油菜面积多,且播期不一,有利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2.油菜霜霉病:预计为3级发生
主要依据;
①天气预报,本月气温起伏较大,雨水较少、气温较低,不利于霜霉病卵孢子的侵染危害,对油菜霜霉病的发生有一定抑制。
②抗病品种中双系列种植多年,抗病性减弱。
3.油菜蚜虫:预计为2-3级发生。目前,各地反映油菜蚜虫发生较重,防治已在逐步展开。
另:受前期低温冻害影响,部分地方油菜受冻害严重,出现大量的枯死叶,造成油菜软腐病在部分田块发生较重,预计发生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二、小麦病虫:
4.小麦赤霉病:预计为3级,局部4级,沿江麦区重于山区。
主要依据:
① 去年全市赤霉病发生面积较广,菌源广泛存在。
② 据天气预报,四月中下旬有三次短暂降雨过程,如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雨,将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
③ 主栽品种抗性较差,三、四月份我市气温变辐大,小麦抗逆性下降,一旦条件适合,极易感病。
5.小麦锈病:预计为2-3级。
主要依据:
① 条锈、叶锈在我市为外来菌源,我省北部麦区已见病,随时有可能传入我市。
② 去冬连续低温雨雪,导致小麦生育期推迟,据天气预报,4月中下旬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我市将出现降雨天气,有利于锈病的发生。
③ 小麦品种老化,抗病性弱,若中、后期气候条件适合,将有利于锈病的发生。
6.小麦纹枯病:预计全市为3级。
①天气预报,本月气温较往年偏高,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
②我市农民施肥往往重氮肥轻磷钾肥,将加重纹枯病的发生流行。
③当前小麦长势不旺,将会加重纹枯病的危害。
7.小麦白粉病:预计滨湖区为3级,其他麦区为2级。
主要依据:
①当前小麦长势不旺,生育期迟于去年,将导致小麦田间封闭较晚,不利于白粉病的发生。
②据天气预报,未来两个月雨水偏少,将不利于白粉病的发生。
③由于白粉病品种间发生程度差异大,预计感病品种仍将有一定程度发生。
三、水稻病虫
8.二化螟:预计一代二化螟为4级,局部5级,二、三代为3级发生。
9.三化螟:预计三代3级、局部4级,四代为3级,北部山区将重于沿江稻区。
10.大螟:预计大螟发生将进一步加重,面积进一步扩大,局部将达3级。
主要依据:
①二化螟冬后基数仍然偏高,各地增减幅度不同。田间残虫量仍然将构成一代大发生条件。
②有效虫源田面积进一步扩大。去冬稻板油菜、直播油菜面积大,增加了有效虫源田。
③天气预报,我市3、4月份将出现低温少雨的天气,对二化螟、三化螟的化蛹、羽化有一定影响,将导致一代二化螟发生危害高峰推迟,且早稻面积减少,易出现集中危害。
④大螟去年在局部发生较重。市站查,今年亩平有残虫277.8头,略低于去年。加之防治的药剂对其防效不理想,预计今年发生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发生程度将进一步加重。
11.“两迁害虫”:预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主害代为4-5级。
主要依据:
①近几年“两迁”害虫偏重至大发生,已成为水稻上最主要的害虫。
②我市水稻种植模式复杂,混种面积大、桥梁田多,有利于两迁害虫的发生危害。
12.稻蓟马:预计为3级,局部危害较重。
13.纹枯病:预计早稻上为4-5级,中晚稻上为4级。
14.稻瘟病:预计感病品种及老病区为4级,其他稻区2级。
15.稻曲病:以稻曲病为主的水稻中后期综合症在中晚稻上为2-3级,其中感病品种上为偏重发生。
主要依据:
①菌源充足,为病害流行提供了基础。近几年纹枯病一直偏重发生,稻曲病、稻瘟病在老病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②种植品种复杂,优质稻等感病面积较大,一旦气候条件适宜,极易感病,造成大面积流行
③农民在栽培管理中,偏施氮肥,惜水保水,造成田间密度大、湿度大,降低了水稻抗逆性,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另: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等新病害发生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危害将进一步加重。去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市黄州、武穴、龙感湖、黄梅等地发生面积达5万亩,由于该病由白背飞虱传毒,预计今年发生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局部地方有所发生,一旦水稻受淹,发病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四、棉花病虫
16.棉铃虫:预计4、5代为3级发生。
主要依据:
①抗虫棉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对棉铃虫发生有抑制作用。
②我市棉花种植结构复杂,间作套种面积大,桥梁田多,对棉铃虫发生有利
17.红铃虫:预计2、3交叉代为2-3级发生。
18.棉盲蝽蟓:预计发生将加重,1、2代为4级发生,3代为3级发生。
主要依据
①抗虫棉种植面积扩大,棉田用药量减少,降低了对盲蝽蟓的兼控作用
②蔬菜套种棉田面积大,有利于其向棉田转移危害
① 去年盲椿象在我市发生较重,田间残存基数大.
19.棉叶螨:预计苗期叶螨为3级,花蕾期为3-4级。
20.棉蚜:预计苗蚜为2级,伏蚜为3级。
21.烟粉虱:预计发生面积将扩大,全市为3级。
主要依据:
①近几年烟粉虱在我市发生面积逐步扩大,发生区也在增加,由于烟粉虱寄主范围广、世代重叠严重,一旦条件适宜,虫量将快速上升。
②烟粉虱抗药性较强,化学防治难以根除。
22.斜纹夜蛾:预计全市为3级,局部4级。套种区、分散区重于集中产棉区。
①抗虫棉对斜纹夜蛾的抑制作用较小,在施药量降低的情况下有利于斜纹夜蛾的发生。
②与大豆、蔬菜、瓜类的套种棉田面积大,有利于其向棉田转移危害。
23.棉花苗期病害:预计以猝倒立枯病为主,炭疽病、红腐病为辅的棉花苗期病害为2-3级发生。
24.棉花枯黄萎病:预计在老病区为4级发生。
①近几年,棉花枯黄萎病发生范围逐年扩大,一旦气候条件适宜,极有利于棉花枯黄萎病的扩散流行。
②防治药剂效果较差,预防措施得不到保障,利于棉花枯黄萎病的流行。
25.棉花生理性红叶茎枯病:预计在分散棉区发生面积进一步扩大,发生程度进一步加重。由于管理不当,偏施氮肥,红叶茎枯病在新发展棉区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棉花蕾期的主要病害。
五、经济作物病虫
26.马铃薯晚疫病:预计马铃薯晚疫病为3级发生,局部4级。
近几年我市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全市种植面积达40万亩,连片集中种植区晚疫病发生程度也在逐年加重,受气候等条件的影响,预计今年马铃薯晚疫病病情将进一步加重。据黄州区3月14日调查,马铃薯晚疫病病田率29%,发病株率8%。
六、蔬菜病虫
(一)、发生趋势
总趋势:病虫并重,上半年以病害为主,下半年以虫害为主。其特点是发生提早,为害加重。
预计土传病害重发生,气流传播病害偏重发生,一些常见病害略重于去年。虫害是小虫重于大虫。
主要病害:枯萎病、根腐病、霜霉病、灰霉病、黑腐病、疫病等大发生;番茄早、晚疫病、煤霉病、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菌核病、病毒病等中等偏重发生;豇豆锈病、白粉病、根结线虫病、细菌性角斑病等中等发生。
主要虫害:烟粉虱、蚜虫、小菜蛾、豆野螟、斜纹夜蛾等大发生;甜菜夜蛾、黄曲条跳甲、美洲斑潜蝇、蓟马、瓜野螟等中等偏重发生;红蜘蛛、菜青虫等中等发生。
(二)、预报依据
①气象资料。去年我市初冬气候较常年偏暖,雨水偏少,以晴为主,对病虫害越冬有利,田间残存病虫基数较大。今春平均气温略高,总雨量接近常年或略偏多,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间为3月末或4月初,较常年略早。冷暖变化幅度较大,并伴有阴雨寡照,不利于蔬菜生长,而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②田间调查。据黄州区3月14日在东湖、南湖等地调查:保护地蔬菜番茄早疫病发病株率为4%,病田率为37%;露地蔬菜莴苣霜霉病发病株率为8%,病田率为53%。
③有些病虫害近几年持续大发生,同时随着我是冬春季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配套保温措施不断加强,病虫残存基数大。
④菜田生态环境复杂,利于病虫害扩展蔓延。如莲藕、芋头等与蔬菜混种有利于斜纹夜蛾等杂食性害虫取食和辗转为害,易造成局部暴发;菜田周边杂草丛生有利于病虫害滋生、繁殖、躲避、传播、辗转为害,如病毒病、蚜虫、烟粉虱等。
⑤其它因素。一是病虫抗药性增强。如小菜蛾、甜菜夜蛾、美洲斑潜蝇对有机磷、菊酯类农药产生抗性;百菌清、多菌灵、杀毒矾对一些病害防治效果明显下降等;二是市场流通使一些种苗、花卉、果蔬在引进调运过程中也夹带进来一些新的病虫害;三是蔬菜片面提早播种、定植,同类蔬菜连作,偏施氮肥,忽视早防早治均有利于病虫害发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