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 金旺智能
  •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 作物123
  • 报告订阅咨询

水稻杀虫剂进口与国产品种市场状况

责任编辑:张为农 来源:中国农药 日期:2013-01-31

 

    水稻是我国农用杀虫剂使用量最多的作物,占农药使用总量的比重达10%,占农用杀虫剂使用量的比重达20%左右。水稻上杀虫剂使用比重大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年种植面积在4.3亿亩;二是水稻上害虫发生种类多程度重,常年发生严重的害虫主要有水稻灰飞虱、稻纵卷叶螟、褐飞虱、螟虫等4种以上,比其他作物多2~3种。因此,中外农化企业都把眼光瞄准中国水稻杀虫剂这个大市场。

1 水稻杀虫剂市场进口品种强势推进

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上难以防治的三大害虫,2007年以前我国主要靠甲胺磷防治。作为高毒农药的甲胺磷退市后,拜耳专利产品锐劲特(氟虫腈)多年来取代甲胺磷而成为稻农的当家品种,年销量超过1000吨,销售额达1亿元以上。除锐劲特外,德国拜耳的艾美乐,因其对稻飞虱有优异的防效而受到市场推崇。美国陶氏益农的乐斯本因防治水稻害虫熏蒸作用和渗透性强而受到各地植保专家的推荐。此外,杜邦的凯恩(茚虫威)、瑞士先正达的噻虫嗪、拜耳防治稻褐飞虱的酷毕等品种在各地都十分抢手,推广面积迅速增长,各地经销商都力争此类产品的销售资格,种粮大户进口农药的使用量逐步升温。

由于拜耳的氟虫腈对水生生物和蜜蜂有高风险,于2009年7月1日起在我国水稻上禁用。氟虫腈退市后康宽等进口品种市场需求量大增,继续占领着水稻杀虫剂市场的主要份额。康宽之后,跨国公司又有众多品牌先后进入国内市场,产品定位高端,用成熟高效的销售模式“抢滩”我国水稻杀虫剂市场。主要品种有被称为“四大天王”的美国杜邦的康宽(氯虫苯甲酰胺)、瑞士先正达的福戈(氯虫•噻虫嗪)、德国巴斯夫的艾法迪(氰氟虫腙)和加拿大龙灯公司经销的垄歌(氟虫双酰胺),其中康宽以其对难治害虫威力强大很快成为水稻杀虫剂市场的主流产品。拜耳公司2010年又在中国登记上市水稻杀虫剂稻腾(由氟虫双酰胺与阿维菌素混配而成),是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多种鳞翅目害虫的一种非常理想的药剂。稻腾一次用药成本为16元/亩,因防治谱较广、持效期长,可有效减少用药次数,使用成本相对较低,被植保界称为是刺向水稻“三虫”的一把利剑。近年来,稻农使用进口杀虫剂的比重在增加,进口杀虫剂已占据我国水稻杀虫剂市场的较大份额。据统计,水稻上常规杀虫剂和进口杀虫剂的使用比例约为7:2,2010年进口的高端杀虫剂品种市场需求量增加20%左右。进口杀虫剂在短期内能在我国快速扩大市场份额的因素有3个,一是跨国农药企业的产品投放策略是:根据市场需要,不断研发新的化合物、剂型、配方,致力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解决生产中发生的关键问题,并关注作物安全、关注人的安全、关注环境安全。如瑞士先正达为了在中国能有效控制水稻田主要病虫的发生危害,减少施药次数,保产增产,以25%阿克泰(噻虫嗪)、50%顶峰(吡蚜酮)、40%福戈和杀菌剂爱苗组成“先正达水稻减量用药增产方案”,在2009、2010两年推广至1000多万亩水稻田。二是进口杀虫剂不但药效好,而且都是环保和低毒品种,在乳化、雾化效果和使用剂量上优于国产常规杀虫剂,对农民的劳动保护效果更好。三是进口农药价格较稳定,外企一般在上年底就会确定下年的价格,确定后当年内一般不会调整,而国内品种受政策、原材料、供求关系影响价格随时都会波动。如安徽省去年7、8月份局部地区暴发稻飞虱后,国产常规杀虫剂的价格立马上涨10%-20%,而杜邦的康宽每亩次15元的投入不变。

2 我国水稻杀虫剂品种中也不乏精品

甲胺磷、氟虫腈及其混剂停用后,防治药剂需要转换,如何掌握和推广适用药剂,提高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是植保技术推广中必须加强探索的重要内容。国内植保界推出国产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和阿维·毒、丙溴•氟铃脲、阿维·氟铃脲混剂为替代甲胺磷防治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主干品种。毒死蜱成为防治水稻三虫用量最大的有机磷杀虫剂,很快在水稻上的使用量增加将近1倍,国内年使用量约为1.8万吨。阿维菌素在南方各省迅速崛起,年使用量迅速上升到2800吨。经过试验阿维菌素的成本要比甲胺磷和毒死蜱都低,加上它的广谱性和优异的药效证明阿维菌素有能力成为市场新的主流产品。三唑磷成为稻农防治螟虫的当家品种,杀虫双、杀虫单等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的品种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近年来,在水稻三虫发生程度严重地区,一些适用的中等毒性杀虫剂用量迅速上升,如辛硫磷、敌敌畏、噻嗪酮(扑虱灵)、吡蚜酮、乙酰甲胺磷等。此时期由不同作用机理单剂经科学筛选而制成的复配剂也大量被生产上使用,如阿维•毒乳油、甲维•毒可湿性粉剂、噻嗪•杀虫单乳油、噻嗪•辛乳油等都对水稻三虫有优异的防效。据药效试验证明,国内一些企业开发的毒死蜱+阿维菌素和甲维盐+氟铃脲等混剂,杀虫效果和进口品种垄歌、稻腾相近,且成本比进口品种低。国产农药中也有精品,关键是农药行业要迅速提高用药技术和防治手段。

近年来,在我国水稻杀虫剂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速度加快,已得到农户和商家认可的新产品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呋喃虫酰肼、丁烯氟虫腈以及毒死蜱与阿维菌素、甲维盐的复配品种。吡蚜酮是一种全新的高效微毒杀虫剂,随着国内稻飞虱的大量长期暴发,常规农药品种抗性逐步显现,防效逐年下降,吡蚜酮以其优异防效,已成为我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水稻种植大省稻飞虱防治首选产品。我国植保专家认为,吡蚜酮作为甲胺磷替代药剂完全可以满足重大虫害防治需要,并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品质,促进农业增收。农业部在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方案中重点推广的品种和技术有:噻嗪酮、吡蚜酮防治稻飞虱技术;吡虫啉防治白背飞虱、灰飞虱以及在低抗性区褐飞虱防治技术;丙溴磷、杀虫双、氟铃脲等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技术。国产新产品已成为水稻杀虫剂市场的主流产品,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3 国企要努力学习跨国公司的长处

目前国货与洋货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不能大比拼。首先,我们与跨国公司在研发上有很大差距,如瑞士先正达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达8亿美元,创新产品给先正达带来新的市场和利润;其次,我们没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品种,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

应该说,国产品种与进口品种都在水稻杀虫剂市场这个大舞台上同台竞技。目前我国企业的原药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与外企差距并不大,只是价格偏低在市场竞争中无法获得优势。今后在强化质量的同时,应着重强化软实力的提高。我国企业应加强对跨国公司农药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分析与学习。总而言之,进口的“四大天王”及稻腾都是好药,都值得企业和经销商去推广,同时,也要做好国产毒死蜱、阿维菌素、吡蚜酮等国内优势产品的市场,因为谁的产品销售量大、产品寿命长,谁才会更胜一筹。

中国农药工业网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通广大厦7层

电话:010-8488523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