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网 日期:2025-11-05
马铃薯细菌性病害一直是种植户面临的重大挑战。这些病害具有隐蔽性强、爆发迅速、难以根治的特点,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本期“科学安全用药空中大讲堂”邀请到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署人署事蒙西分区经理 齐博老师将结合实际经验,系统梳理马铃薯细菌性病害的防控要点,帮助种植户有效应对。
一、马铃薯细菌性病害概述
马铃薯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病原菌:欧文氏菌属。
症状:种薯腐烂成棉团状,不发芽或发芽后烂种;幼苗染病后植株矮小,叶片卷曲黄化,颈部变黑萎蔫;薯块染病后脐部出现放射状黑褐色病斑,挤压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腐烂发臭。
发病规律:病原菌通过切刀、水流传播,进入维管束后繁殖迅速,地上症状出现时已到后期,关键在于预防。
病原菌:链霉菌属,主要包括疮痂链霉菌等。
症状:薯块表面出现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疮痂状硬斑块,手感粗糙,病斑仅限于皮层,极少深入薯块内部,严重影响商品价值。
发病条件:适宜温度25℃-30℃,土壤温度21℃-24℃,pH值5.2-8的干燥土壤,连作、粘重土壤、过量使用石灰、前茬为甜菜等作物时易发病。
病原菌:胡萝卜欧文氏菌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
症状:植株茎秆呈褐色至黑褐色软腐,严重时颈部折断、撕裂、中空,植株死亡,发病率10%-20%,严重时可达50%以上。
发病规律:发病速度快,群体感应效应使病原菌在达到一定数量后才共同发力,避开植物防御机制;发病时间靠后,风雨或机械操作造成的伤口是主要侵染途径。
切刀消毒:使用75%酒精或0.1% 高锰酸钾溶液,两把切刀轮换消毒。
种薯处理:①采用噻霉酮复配咯菌腈稀释液对种薯喷雾进行湿拌种处理;
②用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配合滑石粉进行干拌种处理。
土壤处理: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
药剂滴灌:在第一水或出现烂种后,及时滴灌噻霉酮。
控制湿度:发病时避免过量浇水,保持土壤湿度适中。
种薯处理:选用无病种薯,避免从病区调运种薯。
土壤改良:施用酸性肥料或含硫元素肥料,如硫酸铵、硫酸钾等,调节土壤 pH值至5.2以下。
灌溉管理:在块茎形成期和快速膨大期,少量多次浇水,保持土壤湿度接近田间持水量。
切刀消毒:使用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溶液,两把切刀轮换消毒。
种薯处理:①采用噻霉酮复配咯菌腈稀释液对种薯喷雾进行湿拌种处理;
②用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配合滑石粉进行干拌种处理。
药剂选择:选用内吸性、渗透性好的药剂。
种薯处理:干拌种可以用甲托,湿拌种可以用咯菌腈+噻霉酮复配制剂或者咯菌腈单剂。
土壤处理:播种前用3%噻霉酮进行土壤消毒。
马铃薯细菌性病害的防控需要从种薯处理、土壤消毒、灌溉管理、药剂选择等多方面入手。通过科学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和损失。种植户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控方案,确保马铃薯的健康生长。
来源:“科学安全用药空中大讲堂”《马铃薯细菌性病害综合防控》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署人署事蒙西分区经理 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