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破口期是决定产量和品质 “黄金关键期”——这一阶段水稻免疫力弱、病虫害高发,水肥管理稍有不当就可能导致减产甚至绝收。今天“科学安全用药空中大讲堂”特别邀请到宁波三江益农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郭新宇老师结合实战经验,从“用药时机辨别、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安全用药”四大核心板块,给大家讲透破口期的科学管理方法,全是能直接落地的干货!
(扫码收看直播课程回放)
一、先搞懂:怎么精准判断破口期最佳用药时间?
很多种植户会错过最佳用药期,核心是没掌握“看叶枕、看孕穗、看稻穗”三个简单方法,记住这几个节点,防治效果能提升60%以上:
1.看叶枕距离:最直观的“时间标尺”
-
叶枕平:倒一叶(剑叶)和倒二叶的叶枕齐平时,距离破口还有7-9天,是预防稻曲病的关键准备期;
-
叶枕距3-5厘米:倒一叶叶枕比倒二叶高3-5厘米,距离破口5-7天,此时是首次施药的最佳时机;
-
叶枕距8-10厘米:倒一叶叶枕高出倒二叶8-10厘米,水稻基本进入破口抽穗期,需补喷一次药剂巩固效果。
2.看孕穗形态:提前预判破口节奏
-
50%以上植株有“小鼓包”:田间一半以上水稻的上部出现凸起鼓包,距离破口还有10-15天,可提前调整水肥;
-
鼓包像“怀孕6-7个月的肚子”:鼓包明显膨大时,距离破口5-7天,和“叶枕距3-5厘米”对应,是施药黄金期。
3.看稻穗抽出:确认破口期的“最终信号”
当田里30%-50%的水稻,稻穗抽出约1厘米时,就是正式破口期,此时需重点防治穗颈瘟、稻飞虱等病虫害。
二、必防!破口期4大病害+3大虫害,症状、危害、药剂一次说清
破口期水稻易受病虫害侵袭,尤其是台风、阴雨天气后,病虫害会集中爆发。以下这些“痛点病虫害”必须针对性防治:
(一)4大病害:认准症状,别用错药!
1.纹枯病(云纹病):高温高湿必发
-
危害:导致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后秕谷多、粒重下降,减产可达20%;
-
防治关键:台风暴雨后(温度28-32℃、湿度95%以上是高发期),用噻呋酰胺、戊唑醇等药剂,重点喷植株中下部。
2.稻曲病(黑穗病):预防是关键,见病就晚了
-
症状:仅危害谷粒,病粒会长出黄色或黑色孢子团,失去食用价值;
-
高发条件:抽穗期遇阴雨天气,病菌易侵染;
-
防治关键:必须提前预防!抽穗前7-10天第一次施药,若遇雨天,破口前3-5天补喷一次;药剂选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
3.稻瘟病:穗颈瘟最致命,能导致绝收
-
类型:破口期重点防“叶瘟”和“穗颈瘟”,其中穗颈瘟危害最大;
-
症状:叶瘟表现为急性型(暗绿色病斑)或慢性型(梭形病斑);穗颈瘟会让穗颈节坏死,出现白穗、空壳;
-
防治关键:破口前5-7天用三环唑、稻瘟灵、肟菌酯等药剂,喷药时重点覆盖穗颈部位。
4.细菌性条斑病(细条病):台风后易爆发
-
症状:叶脉间出现暗绿色或黄褐色细条斑,病斑上有黄色菌脓,用手捏有黏腻感;
-
误区提醒:别用真菌性药剂(没用!),需用细菌性病害专用药;
-
防治关键:台风后及时喷药,选噻唑锌、噻霉酮、王铜等,连喷2次,间隔5-7天。
(二)3大虫害:抓住幼虫期,防治更轻松
1.二化螟(钻心虫):优势害虫,危害全生育期
-
症状: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导致“枯孕穗”,破口期形成“白穗”;
-
发生特点:一年多代,分蘖期、孕穗期、破口期危害最重;
-
防治方法:成虫有趋光性,可用灯光诱杀;幼虫期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等,喷药时对准茎基部。
2.稻纵卷叶螟:后期爆发性强,吃叶快
-
症状:幼虫吐丝卷叶,在叶苞内取食,形成白色条斑,严重时全田“一片白”;
-
关键节点:4-5龄幼虫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95%,必须在3龄前防治;
-
防治方法:用茚虫威、甲维盐等,喷药时要打透叶片,让药液渗入叶苞。
3.稻飞虱:后期易导致“倒伏瘫痪”
-
症状:成虫、若虫刺吸茎基部汁液,大量发生时水稻会倒伏(俗称“冒穿”),还会传播病毒病;
-
发生特点:每年从南方迁飞而来,成熟期前危害最重;
-
防治关键:药剂喷在稻株中下部(飞虱集中在此),选吡蚜酮、三氟苯嘧啶等,注意轮换用药,避免抗性。
三、水肥管理:水要“控深度”,肥要“巧补充”
破口期水稻需水需肥量大,但不是“越多越好”,不当管理会导致贪青、倒伏:
1.水分管理:3个要点记牢
-
水层深度:常规保持6-8厘米;若气温低于18℃,加深到15-20厘米,防止障碍型冷害;
-
晒田时机:抽穗3-5天后,排水晒田,晒到田面不裂、水稻由青转黄即可,能增强根系活力;
-
禁忌:别深水漫灌(根系缺氧),也别过早断水(颖花退化,穗短粒少)。
2.肥料管理:按需补充,不浪费
-
基肥足的田块:若叶色墨绿、长势旺,少施肥;叶色黄绿、长势弱,亩施5-7公斤尿素,促进壮粒;
-
基肥不足的田块:幼穗分化时,亩施8-10公斤优质复合肥,搭配叶面肥(补充钾元素),延缓叶片衰老;
-
关键技巧:追肥和灌水结合,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避免肥料流失。
四、安全用药:这些“坑”千万别踩!
施药不当不仅没效果,还可能导致药害、影响品质,记住5个禁忌:
-
避免低温用三唑类药剂:三唑类药剂会抑制赤霉素合成,低温时用可能导致抽穗困难,若需用,可和其他杀菌剂混用;
-
嘧菌酯别和有机硅混用:嘧菌酯渗透性强,加有机硅会增强药害风险;
-
穗期禁用毒死蜱等有机磷农药:会导致谷粒变褐,影响品质和产量;
-
高温施药选对时间:早上5-9点、下午4-8点,风力3级以上或下雨时别施药,避免高温中毒;
-
飞防注意安全:提前设警示牌、检修器械,蜜源植物开花期、水产养殖区附近别飞防。
最后总结:破口期管理“3个核心”
时机要准:按“叶枕+孕穗+稻穗”判断用药期,不早不晚;
病虫要防:重点盯穗颈瘟、稻飞虱、二化螟,选对药剂、喷对部位;
水肥要巧:水控深度、适时晒田,肥看长势、补充关键元素。
做好这三点,水稻破口期就能平稳度过,为高产打下坚实基础。如果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科学安全用药空中大讲堂” 宁波三江益农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郭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