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 金旺智能
  •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 作物123
  • 报告订阅咨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

看不见的“根瘤”毁了半亩地?别等作物死了才发现!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网 日期:2025-09-30

在农业生产中,有一种“隐形敌人”常常被忽视——根结线虫。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悄悄侵蚀作物根系,每年给我国农业造成超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无论是蔬菜、水果还是经济作物,都可能成为它的“盘中餐”。今天“科学安全用药空中大讲堂”特别邀请到山东康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金丽霞老师就全面拆解根结线虫的危害、发生规律,以及科学的防控方法,帮你守住田间收成。


(扫码收看完整课程直播回放)


一、认识根结线虫:不是虫害,是“致命病害”


很多人以为根结线虫是“虫子”,其实由它引发的作物问题属于土传病害。根结线虫是一类植物寄生性线虫,全球已知98种,我国已发现29种,其中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最常见,南方根结线虫更是能让作物减产超70%。


它的“作案方式”很隐蔽:成虫雌雄异形,雌虫呈梨形,会在作物根系内产卵;卵孵化出的2龄幼虫(J2)是主要“侵染者”,会从根尖侵入,刺激根系细胞形成“根结”(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根部鼓包)。这些根结会阻碍水分和养分吸收,还会留下伤口,让真菌、细菌等其他病害趁机入侵,加速作物死亡。


二、危害有多广?这些作物都在“受害名单”上


根结线虫的“胃口”极大,能侵染3000多种植物,覆盖我们常见的各类作物,尤其在山东、云南、广西、广东等经济作物种植集中、连作严重的地区,危害更突出。


蔬菜类:是重灾区,包括黄瓜、甜瓜、番茄、茄子、辣椒等瓜果茄果类,以及大姜、胡萝卜、马铃薯等块茎类,甚至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近年也受害严重;
经济作物:花生、烟草、甘薯、西洋参、丹参等均易被侵染;
粮食作物:马铃薯、玉米、水稻偶尔会受害;
果树类:葡萄、桃、无花果、猕猴桃、柑橘、香蕉等果树根系也会被寄生;
其他:楸树、法桐等园林树木,牡丹、仙客来等花卉,甚至铁苋菜、苦买菜等杂草,都是它的寄主。


三、肉眼能识别的“受害信号”,别等严重才发现


根结线虫的危害会从“地下”蔓延到“地上”,只要细心观察,就能早期识别:


1.地下部:根系的“畸形警报”


作物根系会出现明显的“根结”,也就是根部肿大、鼓包,形状不规则;严重时根系会变褐、腐烂,须根大量减少,像黄瓜、胡萝卜等作物,根系可能完全被根结布满,失去吸收能力。比如大姜被侵染后,块茎会出现“赖皮”状,胡萝卜会畸形弯曲,花生种皮上会出现凸起。


2.地上部:生长的“衰退信号”


  • 叶片发黄、萎蔫,即使浇水施肥也难以缓解;
  • 植株长势矮小,比正常植株矮一截,生长速度明显变慢;
  • 结果类作物挂果少、果实小,品质变差,严重时会整株枯死,导致绝收。


四、摸清发生规律,才能精准防控


根结线虫的发生和温度、土壤、传播方式密切相关,掌握这些规律,就能提前阻断它的扩散:


1.生活史:繁殖快、周期短,稍不注意就泛滥


它的一生分为“卵-幼虫(J1-J4)-成虫”三个阶段,其中2龄幼虫(J2)是唯一能侵染作物的阶段。在适宜条件下(25-30℃),完成一代仅需25-30天,最短甚至不到19天!而且繁殖量极大,有研究显示,1平方米的甜瓜土壤中,最多能找到1200万个卵和J2幼虫。


2.越冬与孵化:温度是“开关”


根结线虫主要以卵(或卵块)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当土壤温度达到15℃以上时,卵开始孵化出J2幼虫;25-30℃是最适宜它生长繁殖的温度,低于10℃时,南方根结线虫活动会受抑制,而北方根结线虫抗低温能力稍强,0℃以上可存活。


3.传播方式:自身移动慢,主要靠“人为携带”


根结线虫自身移动能力很弱,一个生长季内,J2幼虫靠自身蠕动只能移动20-30厘米,极少超过1米。但它的传播却很“隐蔽”,主要通过这些途径扩散:


  • 带线虫的幼苗、种子等种植材料;
  • 含有线虫的农家肥、土壤(比如整地时土壤移动);
  • 灌溉水、雨水流动;
  • 操作人员鞋底沾土、农具携带,甚至动物活动。


4.易发病的“土壤条件”


  • 土壤类型:质地疏松的沙壤土最适宜它生存,因为这类土壤透气性好,J2幼虫移动和侵染更方便;

  • 土壤湿度:适宜湿度为40%-60%,过度潮湿(比如田间积水1-2个月)会导致线虫缺氧死亡,过于干旱也会抑制它的活动。


五、科学防控方案: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根结线虫一旦发生,根治难度大,因此“预防”是关键,要从“阻断传播”“创造不利环境”“早期干预”三方面入手:


1.切断传播途径:不让线虫“进田”


  • 播种或移栽前,对幼苗进行检疫,避免使用带线虫的种苗;
  • 田间操作时,进入地块前对鞋底、农具进行消毒(比如用生石灰水擦拭),或穿专用鞋套,防止携带病土;
  • 不同地块的土壤、农家肥不要随意混用,避免交叉传播。


2.改善土壤环境:让线虫“活不下去”


  • 轮作倒茬:和非寄主作物轮作,比如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减少土壤中线虫数量;避免同类作物连作,尤其是黄瓜、番茄等重茬严重的作物;

  • 土壤处理:如果地块线虫严重,可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比如高温闷棚,利用太阳能将土壤温度提升到50℃以上,持续10-15天,杀灭部分线虫和卵);

  • 调节湿度:避免田间积水,但也不要过度干旱,保持土壤湿度在合理范围,抑制线虫活动。


3.品种选择:给作物“穿防护衣”


优先选择抗线虫品种,比如部分番茄品种带有抗线虫基因,种植这类品种能显著降低受害程度。但要注意,长期连作后,线虫可能会产生抗性,需定期更换品种。


4.早期干预:抓住关键时间点


  • 移栽期/出苗期:这是预防的关键期,此时作物根系脆弱,容易被J2幼虫侵染,可在移栽当天或出苗后(如胡萝卜播种7天后、大姜出苗后)进行防控,阻断早期侵染;

  • 二次防控:在第一次防控后25-30天,也就是线虫完成一代的时间,进行第二次干预,防止新一代线虫再次侵染。


5.注意事项:这些细节别忽视


  • 无论采用哪种防控方式,都要保证“水量充足”,比如滴灌时每亩至少兑2000斤水,让药剂或防控措施能渗透到5-20厘米的土壤层(这是线虫最集中的区域);
  • 部分作物对防控措施敏感,比如豆角,需等植株长到1-1.5米后再进行干预,避免产生药害。

根结线虫虽然隐蔽,但只要摸清它的“脾气”,从预防入手,结合土壤管理、品种选择和早期干预,就能有效减少危害。农业生产中,“早发现、早防控”永远是守住收成的关键,别等作物出现严重症状才行动,提前布局才能让作物健康生长。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科学安全用药空中大讲堂” 山东康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金丽霞

中国农药工业网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通广大厦7层

电话:010-8488523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