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网 日期:2025-09-19
《水稻中晚稻稻飞虱绿色防治技术》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达4.5亿亩,产量2.04亿吨,在粮食安全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侵袭始终是农户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其中稻飞虱更是让人头疼的“常客”。今天“科学安全用药空中大讲堂”邀请到河南勇冠乔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张前进老师分享水稻中晚稻稻飞虱的绿色防治技术,为大家支招如何守护好这片金色稻田。
(扫码收看完整直播课程)
一、我国水稻种植概况
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广泛,寒地水稻有5700万亩,主要分布在东北;南方水稻则集中在两湖、江西、安徽、江苏、两广等地,面积达2.56亿亩,占比57%。在种植方式上,移栽占47%,抛秧23%,直播和机插各占15%。
水稻种植成本中,劳动力占比最高,而植保投入仅占6%左右。别看这比例低,其重要性和复杂程度可不小。水稻病虫害种类多,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病虫害发生,防治技术要求高,稍不注意就可能影响产量。
二、认识稻飞虱
稻飞虱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其中褐飞虱是田间的优势种群,也是迁飞性害虫。它们常常成群结队地聚集在稻株基部,刺吸水稻汁液,不仅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还容易诱发纹枯病。严重时,水稻会出现“穿孔”、倒伏现象,减产在所难免。
灰飞虱除了直接危害水稻,还会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给水稻带来双重打击。
三、稻飞虱的“帮凶”——稻粉虱
近年来,一种新的入侵生物——稻粉虱,也开始在我国水稻产区兴风作浪。它属于半翅目粉虱科,体型虽小,破坏力却极强。
稻粉虱的个体发育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卵呈长椭圆形,基部以卵柄插入水稻叶脉组织;若虫分4个龄期,体扁平,近椭圆形,呈黄绿色;成虫翅面覆盖白色蜡质粉。
稻粉虱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水稻叶片、叶鞘汁液,可危害各个时期的水稻。它们分泌的蜜露还会引发叶片烟煤病及其他腐生性病害,导致稻株叶片枯黄萎蔫,光合作用受阻,后期影响水稻抽穗、灌浆,严重威胁水稻安全生产。2021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的试验农场,发生严重的田块稻谷减产超过50%。2024年,广东、广西等地区稻粉虱已形成严重爆发趋势,当地农户因缺乏了解和防治手段,损失惨重。
四、稻飞虱及稻粉虱的发生与天气的关联
稻飞虱是迁飞性害虫,其发生和爆发与天气密切相关。它们借助高空水平运输的气流远距离飞行,随着下雨、下沉气流等天气因素迫降。
2024年我国登陆的台风较多,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水稻主产区都受到了影响,台风过后,稻飞虱多次爆发。2025年7月更是出现“三台共舞”的罕见现象,登陆地点多集中在水稻区,对水稻病虫害发生造成很大影响,稻飞虱、稻粉虱等害虫爆发风险极高。
五、防治技术
稻纵卷叶螟是全变态昆虫,有成虫、幼虫、卵和蛹四个虫态。幼虫期是危害水稻的主要时期,1龄幼虫不结苞,2龄时爬至叶尖处卷叶,3龄纵卷叶片形成束腰状虫苞,4-5龄食量加大,频繁转苞为害,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白叶,影响光合作用,使水稻减产10%-50%。
防治稻纵卷叶螟,关键是用药时期要准,水量要足,喷雾要细而均匀。在开始束尖时(蛾高峰后7-10天)用药最佳,当田间出现新的小虫苞时也要及时用药。若迁入、发生峰次多,第一次药后7-10天必须二次用药。
水稻钻心虫主要有大螟、二化螟和三化螟。二化螟初孵幼虫淡褐色,二龄以上幼虫腹部背面有5条棕色纵线;三化螟1到3龄幼虫体黄白到黄绿色,4-5龄虫体胖,呈黄绿色;大螟幼虫粗壮,3龄前体背鲜黄色,3龄后变紫红色,虫体胖,呈黄绿色。
它们都会造成枯心苗、枯孕穗和白穗,但危害状有所不同。二化螟初孵幼虫在叶鞘内侧群集为害,断口缺口和洞孔小;大螟断口缺口和洞孔大,且多在田边危害;三化螟初孵幼虫从水稻茎部蛀入,断口整齐干净。
防治二化螟最佳时期在3龄以下,一般在封行期和破口前期,可选择渗透性强的药剂,如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三唑磷等。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要重1、3代防治,轻2、4代防治。
防治稻飞虱,田间要留有浅水层,水量用足,喷细雾,用药时要喷到水稻基部,施药时避开高温,建议实行统防统治。因为稻飞虱是迁飞性害虫,若一块田防治而周边田块不防治,很容易再次受到侵害。
稻粉虱防治难度较大,以往使用的吡虫啉、溴氰菊酯等药剂,因对环境不友好或害虫产生抗性等原因,已逐渐禁用或停用。氟啶虫酰胺、吡蚜酮等药剂对稻粉虱和稻飞虱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口腔阻塞作用控制稻粉虱,阻止传毒,绿色高效。
六、绿色防治技术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绿色防治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因为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而绿色防治技术则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等多种手段,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例如,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进行诱杀;利用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等,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通过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水稻田间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虫能力等。这些绿色防治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还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总结与展望
水稻中晚稻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充分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掌握正确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在实际防治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同时,要注重绿色防治技术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障水稻的稳产高产,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水稻病虫害防治,关键在于把握最佳时期,选对药剂和方法。希望以上内容能为广大农户提供帮助,让我们共同守护好水稻生长,确保粮食丰收。如果您在防治过程中还有其他问题,欢迎评论区交流沟通。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科学安全用药空中大讲堂” 河南勇冠乔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张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