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左彬彬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日期:2024-01-10
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加速,我国正在从过去分散种植的小农经济,向规模化种植的大户经济快速过渡。中国的大户时代已经来临,这已成为整个农资界的共识。
有人说,中国的老百姓爱占便宜,大户作为老百姓群体之一,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如果把大户爱占便宜简单地理解为爱买便宜的东西,就大错特错了。据笔者观察,从农资投入品的角度来看,大户要占的便宜分为以下三种:
如何最大限度减少种植风险。过去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大户购买量大,议价能力强,卖给大户的农资投入品价格一定要比散户低,这是唯一出路。但事实上,农业种植的管理环节很多都是不可逆的。比如,苗期不壮后期无论如何努力都注定不能高产;比如,坐果没处理好,就注定没有产量。苗期不壮和坐果不好这类问题一旦出现,并不能通过后期努力来弥补。因此,种植大户对农业投入品品牌、品质的关注远远大于我们想象。如果只图便宜,购买价格最低的农资投入品,出现不可逆种植风险的几率无疑更高。而购买品质好、价格相对较高的农资投入品,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不可逆风险出现的几率。在各类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的当下,若因为选对了某款性价比更高的农资投入品,成功避开某个种植风险,大户就会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
如何最大限度提高投入产出比。从农业种植投入上来看,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大户因为种植面积大,到了收获季其增产和提质带来的增收细账一算就很吓人。举个例子,江西有个大户种植2000亩水稻,正常全年收入60万元,土地、人工和投入品等总成本约30万元,在使用新型肥料后与传统肥料对比,每亩增产了100斤,按照今年水稻1.5元/斤的价格,增收30万元,相当于净利润翻番。水稻按不同品种亩产一般在1500~1800斤,增产的100斤看似不显眼,但实际带来的净利润增加却相当可观。因此,虽然新型肥料每袋比常规肥料贵10~20元,但是亩收入增加150元,这样一算投入产出比,大户就觉得占了大便宜。
如何最大限度提高种植水平。面对很多种植技术复杂的作物,为了能把它们种好,很多大户会不惜代价,每年花费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聘请技术人员,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如果农资经营者在提供投入品的同时,能够同时提供高品质专业种植指导增值服务,他们更觉得占了大便宜。因为专业种植水平一旦提高,不仅有利于大户当年取得好的经济收益,更为大户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也是为什么优秀的农艺师很容易得到大户认可和尊重的根本原因,有时候优秀农艺师的一句话,往往比召开一场产品推荐会,效果来得更好。
综上,随着大户时代的到来,规模化种植比例越高,对农资投入品的性价比要求越高,对种植服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那种靠“低价政策”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将会“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