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 金旺智能
  •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 作物123
  • 报告订阅咨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

小麦过了适播期怎么办?“四促一补”应变栽培技术来弥补影响

责任编辑:李晓丹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网 日期:2023-11-06

在黄淮海等北方冬小麦主产区,一般把播期晚于适宜播期、越冬前达不到壮苗标准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具体指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00℃、群体平均单株叶片少于4片、单株分蘖数少于1个的小麦。晚播小麦由于苗小根浅,越冬前植株体内营养积累偏少,抵御寒潮降温能力下降,加之冬前分蘖和次生根偏少,容易造成群体不足。针对今年黄淮海地区气象特点和生产形势,以“四补一促”为重点的小麦晚播应变栽培技术非常关键。


  )科学选种,以种补晚。选好品种实现高产前提条件。超过适宜播期后,在保证安全越冬前提下,选用适当早熟的高产品种。根据黄淮海地区冬春两季气候特点,可选择半冬性半冬性偏春性的品种,适当缩短通过春化时间,弥补推迟和积温不足影响


  (二)增加播量,以密补晚。独杆栽培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增加播量应既保证达到品种高产的适宜亩穗数,又要避免群体造成倒伏减产。错过适宜播期,一般每迟播1天亩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但原则上不宜超过适宜亩穗数


  (三)提高质量,以好补晚。提高整地播种质量是实现高产重要基础。精细整地,足墒下种,确保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晚播麦基本苗多,可通过窄行距或宽幅播种提高群体均匀性。适当浅播,一般播种深度3-4厘米,防止播种过深导致出苗偏晚、苗小苗弱。


  (四)增施肥料,以肥补晚。“麦收胎里富”。适当增施底肥,做到氮、磷、钾平衡施肥,特别是要重视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分蘖增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在越冬前,对底肥不足、叶片变黄的晚播弱苗,结合浇水或降雨施肥,促弱转壮。


  (五)加强田管以促为主促控结合、以促为主,抓好晚播麦田间管理。早春返青期锄麦压麦保墒增温;尽量不浇水或晚浇水,促进小麦早发快长。起身期肥水管理,促进分蘖成穗。对基本苗和底肥充足的麦田,肥水管理应推迟到拔节或拔节后期,防止旺长,构建合理群体。

中国农药工业网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通广大厦7层

电话:010-8488523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