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 English
中国农药协会
loading...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中国农药工业网 >> 行业信息 >> 市场行情

期货喊话:化工你大胆地往前走
责任编辑:左彬彬 来源:中国化工报 日期:2021-04-15

构建场内场外协同发展的化工衍生品市场

  4月7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在杭州举行。来自经济、金融、衍生品市场、化工产业等领域的约500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解读宏观经济、产业政策、最新形势,并围绕化工行业发展、期货市场运行以及企业运用衍生品市场管理经营风险等热点话题进行交流研讨,以期帮助企业更好解决实际问题,共同探寻产融结合发展新路径、新方式,推动期货市场更好服务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展望行业未来,与会代表普遍充满信心:“化工你大胆地往前走。”

  产融结合 助跑石化“十四五”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表示,“十四五”期间,石化产业最大的机遇变化就是战略新兴产业和人民高品质消费需求的新的市场机遇变化。为应对这样的变化,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石化行业而言,核心就是要推进产业的全面现代化。行业将努力推动石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现代化、高级化,加快形成中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不少与会代表表示,要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发展,通过产融结合,探索金融衍生品工具在生产、经营中的新模式、新方向,为行业“十四五”开局助跑。

  大商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席志勇说,大商所将围绕建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的目标,持续完善化工衍生产品体系,着力发挥好价格发现、套期保值两大功能,聚焦产品开发、技术驱动、生态圈建设三大主线,扎实推进期货现货结合、场内场外协同、境内境外连通,为石化产业提供高质量服务。

  席志勇表示,大商所将紧密结合石化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用心打造、精心打磨化工衍生产品体系,为产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具体来看,大商所将继续拓展品种工具,加快推进集装箱运力期货和乙二醇、苯乙烯期权上市,并着眼绿色低碳国家战略,加强产品开发和品种设计;同时,持续深耕已上市品种,增加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免检交割品牌,将华中、西南等地区纳入期货交割区域,并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按照绿色理念不断审视优化现有品种合约规则制度。

  在发展场内市场的同时,大商所也将推进场内外协同发展,研究实施液化石油气等品种场外市场发展方案,不断丰富化工场外交易品种和工具,探索拓展场外平台服务。此外,还将积极推进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乙二醇等化工品种期货、期权引入境外交易者,进一步提升大商所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强化大市场服务,进一步加大产业企业拓展力度,深入推进“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发挥典型模式的示范引领带动效应。

  南华期货总经理李北新表示,“十四五”开局之年,期货公司要发挥自身优势,除继续深化传统场外期权外,还要不断创新,推动含权贸易等新型工具以满足企业全方位的风险管理需求。

  期货助力 化解产业链风险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石化行业产业链风险管理需求日益强烈。用好期货等金融工具强化产业链风险管理,帮助企业实现有效避险,成为与会嘉宾和代表讨论的焦点。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引发了21世纪以来最大的产业链风险。全球经济运行和循环体系被打乱,化工市场物流、人流和供应链、产业链遭到巨大冲击。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期货力量成为助力产业化解风险的生力军。

  席志勇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2020年全球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场波动剧烈,包括石化产业在内的实体企业经营风险增大。大商所在确保市场平稳运行、为产业提供良好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支持抗疫减收降费近36亿元,与会员和产业企业同舟共济;针对化工类中小企业开展19个“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项目,助力中小企业纾困发展。

  后疫情时代,行业面临哪些风险?“我们去年面临着市场价格风险,今天讨论化工产品和价格时候,希望大家能够着重关注。”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兼信息和市场部主任祝昉在演讲中,通过数据分析,结合大商所的产品价格变动,研判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市场价格风险怎么规避?生产企业、贸易企业怎么锁定价格?”他说,价格是行业很重要的因素,如何用好期货等工具化解风险,需要加以关注。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所所长戴家权认为,今年全球的石油需求仍处于修复的阶段,总体上会达到疫情前水平的97%,除中国继续低速增长外,其他主要石油消费国很难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戴家权表示,目前全球原油需求仍处于复苏进程当中,但还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中国作为去年拉动全球原油需求非常重要的动力,今年需求增速会比去年低,对需求的拉动作用将减弱。”他说。

  中石化华东公司合成树脂部陆根弟认为,当前聚烯烃市场重回高位,利润较为丰厚推动产能投放,2021年国内聚烯烃产能扩张较多。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仍存,在需求增长有限以及油价上涨空间不大的情况下,高速扩张的聚烯烃产业高利润状况不可持续,聚烯烃市场或将面临较大压力。

  南华期货副总经理朱斌则提醒说,2021年是一个经济动荡之年,行业应在经济、通胀、政策变化与中美博弈的行进中警惕风险,系好安全带。

  满足需求 场内市场发展快

  近年来,我国能化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服务能化行业的衍生产品工具日渐丰富,目前已上市了15个能化期货品种。“受疫情、原油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市场避险需求增加,塑料板块增幅最明显,带动去年大商所能化市场规模增长。”大商所工业品事业部总监王淑梅介绍,在防疫复工的特殊背景下,2020年大商所PVC、PP等多数能化品种日均成交、持仓量均同比提升,同时市场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主要能化品种法人日均持仓占比均超过55%。同时,大商所能化期货市场功能有效发挥,期现价格相关性不断提高。除了当年刚上市的LPG期货外,2020年其他能化品种的期现价格相关性均保持在90%以上,各品种套期保值效率也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期货功能的发挥需要贴近现货变化、品种,为企业贸易定价和风险管理提供了便利。目前,能化品种非1、5、9月主力合约的成交、持仓量增长迅速,2020年12月非主力合约日均成交量、持仓量占比分别达到28%、10%,而液化石油气、苯乙烯等品种更是初步实现连续活跃。同时,非主力合约的客户参与度持续提升,法人客户数平均增长23倍,个人客户数平均增长4倍,产业客户逐步参与;其中,做市商平均成交占比23%、持仓占比40%,市场参与度高。客户参与度的提升和做市业务的开展,带动了非主力合约市场运行质量明显改善,买卖价差平均缩小84%,订单厚度平均提高2倍。

  据介绍,2020年,大商所自身市场规模也创新高,全年成交量22亿手、成交额109万亿元、日均持仓量968万手,同比分别增长63%、58%和30%。

  多点开花 场外推行数字化

  在建设完善场内衍生品市场的基础上,大商所以“一圈两中心”为发展目标、大力开展场外市场建设,发展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目前,大商所场外会员数量达162家,覆盖化工、粮食、油脂油料等品种圈。

  据大商所场外市场部副总监刘宇光介绍,国内化工衍生品市场起步早、市场运行较为成熟,化工行业较早参与到场内场外衍生品交易中,具备较好的期现结合基础。经过两批招募,目前已有43家产业链企业或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成为大商所化工品种圈场外会员。大商所还计划引入第三方平台,推动信息互换、交易互通等广领域的合作。此外,在协助实体企业促进期现货市场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大商所同银行、实体企业共同搭建平台,借助相关区块链技术为非标仓单融资提供了服务,正积极推动相关业务在非标仓单质押融资等场景试点。

  “大宗商品生态圈会员参与和推广交易平台业务,在开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也将促进更多贸易主体参与,这有利于交易各方实现互利双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化工品种圈场外会员、明日控股集团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越来越多交易商愿意在平台开展线上交收,与场外平台逐步融合的越来越深。

  交易中心建设方面,作为较早参与“一圈两中心”建设的行业领域,相关化工企业以场外会员或交易者的身份积极投身到大商所基差交易、标准仓单交易和非标仓单交易等场外业务中。标准仓单交易方面,LLDPE、PP、PVC标准仓单交易累计成交2392笔、成交量64万吨(截至2021年3月31日,下同),成交金额49.48亿,分别占业务总量的68.8%、40.6%、56.6%。非标仓单交易方面,三个化工品非标准仓单交易累计成交22笔、成交量0.32万吨,成交金额0.26亿,分别占比66.7%、2.1%、11.6%。基差交易方面,三个化工品基差交易累计成交628笔、成交量35.82万吨,成交金额26.66亿,占比82.4%、13.8%、61.9%。

  价格信息中心建设方面,大商所成功上线新版场外平台门户网站、场外平台APP,基本建立全业务、全品种、全场景一站式服务窗口等,目前浙江海港大宗、陕储粮现货行情已成功上线。

  “通过建设‘一圈两中心’,可以缓解实体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现货流通、金融配套、信用建设、技术变革等难题,降低产业运行成本,增加期货市场与实体企业的黏性。”刘宇光指出。同时,“一圈两中心”建设契合了“十四五”规划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要求,提升数字经济与大宗商品行业的融合程度,通过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叠加大宗商品生态圈数据资源,积累大宗商品行业数字资产,创造新的业务类型,提供新的交易和融资机会。

  协同发展 场内场外齐发力

  记者了解到,在商品价格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发挥场外衍生品市场功能、促进场内场外协同发展符合实体产业诉求。今年年初发布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推动商品市场创新发展。在此背景下,完善场外市场建设可以更加高效、精准地满足产业个性化的风险管理需求,解决实体企业个性化需求和场内标准化产品不匹配问题,促进现货贸易流通,打通期现结合的毛细血管,提升实体经济运行的有效性。

  未来如何发展化工场内和场外衍生品市场、促进场内场外协同发展?在场内市场,大商所将持续提升能化期货市场运行质量。一是做大品种,结合市场新变化,扩展交割区域,并优化区域升贴水设置,持续扩大可交割品牌和免检品牌,为更多客户参与交割提供便利。二是做大持仓,积极吸引产业客户尤其是龙头企业积极参与,通过增设厂库等方式提升产业客户交割便利性。三是持续改善合约连续性、优化合约制度,如研究统一各相关品种最小变动价位、优化交割品牌申请流程等。此外,基于我国能化产业国际化步伐加快的实际,将积极推动乙二醇、LLDPE、PVC、PP等能化品种对外开放,通过吸引境外产业、投资者直接参与期货市场,进一步改善期货市场结构,提高我国能化期货在国际贸易中的价格影响力。

  在建设场外市场的同时,大商所在化工品种生态圈建设上将继续“多点发力”。在交易中心建设上,研究增加更多能化品种开通相关场外业务,加快上线场外期权业务,与商品互换业务整合。在价格信息中心建设上,与场外会员研究现货报价机制,实现LLDPE、PP、PVC等代表性品种多维度价格信息集中展示;与第三方平台、专业信息机构、仓库等开展化工品价格信息合作。此外,推动期现货持仓转换、监察系统场内外数据互通、场内场外电子出入金系统整合等工作落地,探索新的场内外协同模式。

  对标一流 发展衍生品市场

  当前,中国化工衍生品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球交易最活跃、最有特色的板块,大商所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货市场。

  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的相关数据显示,大连商品交易所在2020年全球交易所期货和期权成交量排名中位列第七,其中,大商所的PP、LLDPE、乙二醇、PVC、苯乙烯期货的成交量领跑,在除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品种之外的其他品种方面的全球排名中,分别位列第四、第五、第六、第八、第九。

  与会人士普遍认为,期货衍生品工具的合理运用已成为助力产业链健康运转的一大“利器”。浙商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英军表示,期货市场由于参与者众多,市场流动性非常好,因此能够有效地发现价格,从而为广大的产业客户提供套期保值服务。他举例说,大的炼厂、石化企业需要到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以锁定销售价格,保障企业利润。下游的生产和消费企业更需要通过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

  与会代表表示,化工衍生品市场不断成熟和完善,也有利于石化产业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推进高质量发展。据介绍,尽管2020年以来苯乙烯等液体化工品价格大幅波动,但期货市场始终保持平稳运行,没有出现风险事件。而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也显示,石化行业延续向好势头。

  “展望未来,中国正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石化市场大有可为。”演讲结束时,祝昉一语振奋参会人。

  赵俊贵:五方面推进石化产业现代化

  4月7日在杭州举行的2021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表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四五”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进产业的现代化。

  赵俊贵指出,“十四五”期间,石化产业最大的机遇变化就是战略新兴产业和人民高品质消费需求的新的市场机遇变化。为应对这样的变化,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石化行业而言,核心就是要推进产业的全面现代化。如何推进?他从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我们都在寻求大宗商品的出口,去赚廉价的利润,但国内大量的高端需求我们没有关注到。”赵俊贵说,未来石化产业必须把满足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人民高品质生活新需求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以内需为导向,实际也是倒逼石化企业创新发展,注重技术进步。

  二是优化和稳定产业链。石化工业在关乎国家战略产业和国计民生方面不能掉链子,必须在补短板上下功夫。

  三是调整和优化科技投入和产出结构。赵俊贵指出,随着国际关系变化和石化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依靠引进技术和低价竞争的低成本时代已经过去,核心技术买不来,必须从传统的靠投资拉动的规模扩张转向靠自主创新提高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从传统的成本控制型向科技驱动型转变,从价格竞争型向品牌溢价型、人才溢价型转变,从注重个体企业利益向更加注重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全行业协调发展能力转变,提高行业国际化组织整合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

  四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是石化工业实现产业现代化必须迈过的坎,必须通过全产业链的现代化来实现全产业链的绿色和谐发展。

  五是建立现代化的制造体系、自主自立的科技创新体系、多层次国际化现代化市场体系和投融资体系。“石化产业体系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哪一个细分行业、哪一个个体企业的现代化,而是全行业全产业链的现代化。”赵俊贵说,如何建立有影响力的化工体系,维护大宗商品市场行业的整体利益,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席志勇:大商所化工衍生品市场不断成熟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大商所产品布局的重点板块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领域。”4月7日,在杭州举行的2021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上,大商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席志勇表示,大商所化工衍生品市场不断成熟和完善,为中国石化产业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推进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一是品种工具不断扩容,全产业链产品体系初步形成。“十三五”时期,大商所化工板块不断发展壮大,先后上市乙二醇、苯乙烯、液化石油气3个期货以及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和液化石油气4个期权,初步形成从基础原料到加工产品、既有期货又有期权的产业链多元避险工具体系。

  二是深化推出“一品一策”,市场运行质量效率不断提升。大商所积极顺应现货产业变化,及时完善聚氯乙烯等相关品种交割质量标准,在塑料品种上实施品牌交割和贸易商厂库制度,优化交割仓库布局、调整地区升贴水。同时,在化工板块上实现做市业务全覆盖,苯乙烯、液化石油气等品种初步实现连续活跃。目前,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5个品种的期现货价格相关性均超过0.9,套保效率均达到95%以上。

  三是场外建设先行先试,实体产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于化工板块场内市场的发展和化工产业期现结合的深入,为满足企业日益明确的个性化、精细化风险管理需求,大商所先后推出了化工商品互换、基差交易、标准仓单交易、非标仓单交易等一系列场外业务的创新尝试,并战略性启动场外市场“一圈两中心”建设。化工板块场外会员目前已增至43家,初步形成场内外协同服务产业风险管理的格局。截至2020年底,大商所化工场外市场已初具规模、累计成交金额达57.5亿元,占大商所场外市场的37%。

  戴家权:全球原油需求仍在复苏,石化产品需求增长动力不减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所所长戴家权在本次大会上发表了《原油价格波动及全球石化行业格局演变》的演讲。

  戴家权认为,今年全球石油需求仍处于修复阶段,总体会达到疫情前水平的97%。除中国继续低速增长外,其他主要石油消费国很难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他指出,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导致全球石油市场供应链严重过剩,平均水平跌至300万桶/天,现在属于市场再平衡阶段(即现有库存降到正常水平)。从需求来看,去年全球原油需求平均降幅达900万桶/天,而在全球疫情最为严重的去年4月份,需求降幅达到2200万桶/天,可以说前所未有。受疫情冲击,全球炼厂的产能利用率创历史新低。对石化产业而言,乙烯装置全球开工率普遍下降,但降幅远小于整个炼厂开工水平负荷的降幅,且全球石化产品价格走势显著好于原油。

  戴家权表示,行业需求的复苏特别是成品油的复苏依赖于疫苗的进展,今年经济恢复和增长在疫苗普及情况趋于乐观的情况下也将偏乐观。宏观层面上的宽松环境对整体的原油价格走强也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但就目前而言,全球原油需求仍在复苏中,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当前原油价格相当于、甚至低于去年年初水平;从更长时间周期看,原油价格相比于历史高点显然要低。从实际的资金动向来看,资金在涌入原油,总的持仓水平也在创新高。”戴家权也从投资角度作了分析。他同时指出,在市场再平衡阶段,油价不具备再次大幅冲高的基础,当前60美元附近的价格处于合理水平,预计全年原油价格大致在60~70美元波动。

  对于石化行业发展趋势,戴家权表示,石化产品的需求增长动力不减,占石油需求的比重将继续提升。未来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石化产品应用场景不会缩小,可能会更丰富。如能较好地解决污染问题(如实现塑料可降解再生利用),未来10年石化产品的需求将比较乐观,整体上有望增长四分之一。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