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 金旺智能
  •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 作物123
  • 报告订阅咨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

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潜力与方向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网 日期:2025-10-22


自中国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业社会化服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至2023年11月,全国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依旧不高,仅为6%。农业产后服务和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广度、深度、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市场空间很大。

企业在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加速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与发展空间

农村地区千亩耕地,通过使用适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了小麦、玉米一年两季生产亩均增产120公斤、亩均综合效益增加300元。农村社会化服务的这种“威力”吸引了多地政府采取行动,引导小农户抱团经营、村集体内部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与村集体外部企业合作经营、多项服务内容集约经营,建设平台密切联结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双方服务关系,放大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影响与作用。尽管提升农户组织化水平、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需要政府有为,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场景、内容、模式、效力更要依靠市场主体发力。


(一)涉农企业向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延伸

不少企业嗅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将作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路径,地方政府从落实国家政策要求、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户增收、保护耕地减少撂荒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考虑,倾向于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开展合作解决本地区的“三农”问题,甚至可能会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提供土地使用、农户组织、政策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农户和村集体注重实效,希望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劳动力、增加产量、增加收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农机、农资、农业生产、电子商务等涉农企业探索进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寻求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出现三大类型

现阶段,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主要有涉农产品和服务供销商、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商、交易平台等类型。


例如,农资企业中化集团主做农资和产后服务。中化集团把快速增长的规模种植户作为核心目标客户,聚焦解决“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两个问题,推动自有肥料电商平台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平台(Modern Agricultural Platform,MAP),协调产业链资源,与各地土地托管服务组织以及运输企业、植保机械企业等合作,为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运输、植保、农产品销售、金融、气象信息等产品和服务,提供“解决方案+产品包”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北大荒农垦集团以农业生产为主营业务之一,专门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通过与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供销社甚至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合作,开展土地托管,提供全产业链或若干环节的农业服务,展示了专业化企业提供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对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可达到的效果。例如,2022年北大荒农垦集团通过提供农业全产业链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使黑龙江省的大豆、玉米单产分别从130公斤/亩提高到190公斤/亩,从590公斤/亩提高到690公斤/亩;种植成本每亩降低6.7元;在农产品统一收购经销比率达70%的情形下,农户的大豆、玉米售价每公斤分别增加0.1元、0.04元;如果农户玉米由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收购并投入期货市场,农户还可以从中分享到溢价,每公斤可实现增收0.04元;综合各种因素,农户种植大豆、玉米可分别实现增收400元/亩、220元/亩;节约的农业劳动力中60%选择了转移就业,他们因此每年还可增加非农收入近3万元。此外,在有条件的地区,该企业还提供了农业技术服务、农田建设咨询和种植规划及农业经营管理方案。


还有的企业只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平台,汇聚和联结农业各方资源,并不生产产品,也不独立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整体看,与其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相比,企业的服务效率和能力确实优势突出。从全国范围来看,平均一家企业可以服务380多个服务对象,而村集体、合作社、个体户则分别仅可服务120个、110个、40个左右的服务对象。


(三)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型企业短缺

地方政府认可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的优势。调研发现,近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已在地方政府招商计划之列。虽有企业积极洽谈,但很多地方政府却面临招商难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合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在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中,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引进“会种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而不仅是提供农资、农产品的供销和物流、金融等服务。原因是,政府希望企业有农业事业情怀和农业生产经验,能够真正起到导入科技、人才、市场、农业生产经验乃至优质高产方案进农村的作用,从而带动农户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产出安全的产品、提高农业收入,为当地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供应数量和品质稳定的原料。同时,政府还希望企业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而不仅仅是把农业、农民、农村作为一块可观的农资、金融、消费品市场看待。因此,以金融、农资生产销售、农产品买卖、电子商务等起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不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充分信任。


由此看,“懂农业、会生产”是当前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业行业竞争力最突出的短板之一。因为,农业生产及农事管理知识、技术和经验不仅专业性强,而且地域、细分行业差别大,需要长期积累才能获得,并需要持续进行知识、技术更新,而“外行”企业难以靠大量资本投入并在短期内掌握,变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好种、好肥、好装备、好市场,都只是促进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方面,先进要素的合理搭配、集合应用,才能充分挖掘农业发展潜力,这也是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及企业发展的最大潜力之所在。


海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发展的规律和经验

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是农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其产生与发展服从于需求导向。海外各国农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水平不同,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的发展特点、经验不同,但整体上仍体现了较强的规律性,对中国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也有一定启发。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发展阶段不同,服务形态不同

从全球范围看,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分工的萌芽期,以提供单项服务为主,服务内容主要针对产前和产中的土壤分析、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机械化服务、杂草或疫病防治等环节;服务供给者有企业、合作社或农协等互助、合作性群众组织;服务方式有直接出售服务或物资,或出租设备(例如农机);用户群体主要是小农户;因能满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补充劳动力等需求,共享与托管服务模式颇为流行。例如,东非国家肯尼亚的农业科技公司HelloTractor开发了农业机械设备共享应用程序,小农户可以通过该应用程序预约使用闲置的拖拉机等农业机械设备,并对其进行追踪和管理。印度的农业机械和种植服务公司EM3AgriServices还提供农业机械设备的分时租赁业务,进一步提高了农机利用率,降低了农户农机使用成本。


随着农业规模化取得进展,对农业生产内部环节和产业链上下游组织协调的需求增强,引致农业社会化服务业进入调整阶段,原来针对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单一服务,向多环节服务集成应用方向发展,出现了套餐式的一体化服务。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商崛起,形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全产业链服务。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延伸到集中育种、冷链物流、统一销售、期货分红等环节。服务范围随着产业生态的健全拓展到供应链金融、价格保险、品牌营销等领域。这时,平台型服务商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例如,印度塔塔集团(ITC)开发了在线平台“e-Choupal”,市场通过此平台直接向农民提供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的供求与价格信息,以及气象、农业技术、土地管理和风险防范等服务。到2015年,印度11个邦4万个村庄的400万农民通过使用这一平台服务,提高了耕作水平,减少了农资消耗,获得了更高的农产品售价,有的农民实现了几乎两倍的利润增长。企业使用这一平台采购农产品,因为减少了供应链环节,净采购成本也随之降低。


在农业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比较成熟,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相协同,追求绿色环保、生态循环、标准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等价值理念。服务内容由传统服务转向精准服务,并紧扣时代发展要求,出现了气候风险保险、碳汇交易等服务。服务模式除了从规划到生产、市场的闭环服务,还有“农业机械设备+监测与决策软件”“技术+监测与控制软件”等,技术和数据驱动特征明显。服务对象以规模化经营主体为主,且有全球化趋势。农机、农资、农业综合服务、农产品及食品生产与贸易等领域的领先企业通过收购、入股、订单农业等多元方式着力开拓、布局农业社会化服务国际市场。例如,全球领先的农机设备供应商约翰迪尔公司设立“初创企业协作计划”,投资了肯尼亚的HelloTrac-tor,将农机服务业务布局到了东非。以色列的Netafim、巴西的Amaggi等知名农业企业对技术和服务进行本地化后绑定当地农户提供长期服务,确保服务收益,成功实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出海”。为了确保服务实效和收益,服务组织、技术、流程的标准化及服务的品牌化,也是这一阶段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及企业的重要特征。


(二)政府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尽管政府并非直接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业的发展,但扮演着规划师、裁判员、稳定器和创新催化剂等多元化、复合性的角色,起着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避免垄断、兼顾公平、引导可持续发展等作用。政府发挥作用的路径主要有:第一,搭建市场框架,拉动需求。例如,荷兰发布《循环农业愿景(2030)》,明确将智能温室和精准养殖列为重点发展领域,要求到2030年实现农业生产全面循环化,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这催动了相关技术和服务的本土需求。第二,设置产业政策,平衡和支持产业发展。例如,美国发布《农业法案》,提出政府对农机合作社进行补贴。第三,搭建合作网络,驱动技术、模式等的创新与推广应用。例如,澳大利亚在一项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计划“Landcare”项目中,搭建政府、企业、社区群众多方参与的协作网络,政府出资金,企业出技术,社区组织人力,共同开展本地环境生态保护和土地管理活动。第四,参与全球化博弈,扩大或维护产业利益。为向全球输出智能温室技术和设备,荷兰农业、自然及食品品质部设立“绿色港口”(GreenPort),展示技术成果,开展贸易活动。第五,防范风险,保护企业和产业。例如,荷兰为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出口温室技术和设备的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融资方案及出口信贷担保与风险分担机制,降低企业海外投资风险。


(三)对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已经走过组织建设和机制建设阶段,正向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整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结构、促进小农户与大农业联结的方向进一步发展,需要面向广大小农户和逐渐增多的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框架,激发市场活力,布局服务链,突出重点领域,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方式和组织机制,提升服务质量以及服务体系整体的效率、水平,以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从海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发展经验看,由市场主导行业发展可以获得一个有效、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发展的成长期,政府的作用十分关键,发挥作用的主要路径不是直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而是从供需两端着手,通过制度创新,引导行业发展符合国家农业发展战略方向,提供方向、渠道并引导企业进入行业重点领域,以及扩大市场规模和对外贸易;在基础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上加大政府投入并促进成果转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风险,为提高行业质量水平创造条件,加速行业升级;控制企业税费率,鼓励产业金融创新和平台经济发展,优化企业生存、市场发展环境;维护市场秩序,防止垄断,同时,避免政府过度干预,激发企业活力等。

中国农药工业网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通广大厦7层

电话:010-8488523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163